各地涨幅存在差异 北京物价上涨较快
“北上广津渝”防控通胀压力大(市场观察)
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了4月份主要宏观经济数据。数据显示,物价上涨势头趋缓,但抗通胀任务依然艰巨。那么,“北上广津渝”几大主要城市的物价状况又是怎样的呢?就此,本报采访了部分专家和业内人士。
“北上广”CPI同时“破5”
在5大城市中,北京、上海、广州物价涨势迅猛。
4月份,北京市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涨幅升至5.8%,达到2008年以来的最高值。1-4月,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5.3%。从八大类别看,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七升一降”。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9%,居住类上涨10.8%。北京市统计局表示,居住类和食品类是影响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分别拉动总指数上涨2.4个和2.3个百分点。
上海市统计局13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上海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月上升5.1%。其中,食品类上升9.9%,依然是上海市CPI价格上涨的重大推动因素。在八大类中,依然是“七涨一跌”,烟酒类、衣着类、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居住类价格均呈上升态势,交通和通信类价格有所下降。
数据显示,上月广州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较去年同期上涨5.2%,1—4月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较去年同期上涨5.4%,涨幅与一季度持平。服务价格上涨是CPI上涨的主要因素,数据显示,广州上月服务项目价格明显上涨,环比涨幅达2.1%。因恰逢清明假期,加上广交会开幕,旅游价格较上月大幅上涨13.6%,其中宾馆住宿价格上涨63.2%。而受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影响,私房租金继续保持上涨态势,较上月上涨1.7%。
“津渝”涨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天津市4月份CPI较去年同期上涨4.5%,涨幅低于全国水平。据天津市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杜威介绍,天津CPI增幅小于全国,主要有三方面原因。“第一,经济是周期性的,经济的快速增长拉动物价的增长。天津的经济周期早于全国,2010年天津物价增幅高于全国,因此天津今年开端的基数就较大,一季度天津的CPI同比增幅小于全国同比增幅;第二,CPI指数的变化有其地域性的表现,各地区在某一具体时期的CPI指数情况不尽相同,有高有低,这是正常的表现;第三,天津市一季度CPI增幅3.6%,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也可从一个侧面说明我们的政策和措施是有效的。”
重庆市4月份CPI较去年同期上涨4.8%,较上月的5.5%有大幅回落。严格的信贷税收政策,抑制不合理住房需求;增加住房有效供给;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加强市场监管等严厉措施,以及主要农产品价格的季节性回落是重庆市CPI增幅下降的主要原因。
采取地方性策略和措施
从5大主要城市的物价走势看,上述城市防通胀稳物价依然任重道远。
针对居住类和食品类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大幅拉动,北京市正在制定相关措施抑制房租过快上涨,房租在前一轮较快上涨中也存在中介“炒作”因素,如果相关政策能够刺破一些泡沫,那么一定程度上能够对冲房租上涨;另一方面,夏季、秋季是蔬菜供应旺季,本地蔬菜供给量增加,会降低蔬菜运输成本,并且解决部分供需矛盾。
上海市则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米袋子”、“菜篮子”行政首长负责制,完善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将免收鲜活农产品通行费范围扩大到所有收费公路,并新增了马铃薯、甘薯、鲜玉米、鲜花生等4个品种,减免集贸市场摊位费、超市进场费等流通环节费用,抑制食品价格的过快上涨。
广州、天津和重庆市也从发展生产、保障供应、搞活流通、加强监管等方面入手,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稳定物价总水平的全面部署,通过储备调剂、进出口、发补贴等一系列措施综合应对物价上涨压力,把物价涨幅控制在可承受的限度内。
业内人士分析,5大城市物价上涨原因各不相同,面临的形势也有差别,但稳物价防通胀是他们的共同任务,除了落实中央的宏观决策部署外,各地也应根据自身情况,解决突出问题,采取地方性的策略和措施,巩固中央宏观调控成果。(黄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