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中国贫富格局里四大“秘密” 劳动报酬份额渐少

2011年05月16日 09:51 来源:济南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要解决当前中国利益关系严重失衡的问题,需要建立起能够真正平衡社会利益关系的长效机制,防止在“劫贫济富”和“劫富济贫”两个极端之间摇摆

  清华大学教授孙立平在《瞭望》新闻周刊刊文说,当前中国利益关系的失衡,并不仅仅是收入分配所致,财富变动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分析中国今天的贫富格局,至少要考虑到:我们究竟创造了多少财富,这些财富是怎么分的?我们有多少存量的公共财富,其价值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动,有多少变成了个人的?在个人已有的存量财富中,其增值的情况如何?财富在群体间或个人间是如何转移的?只有弄清楚这些不无隐密的具体环节,才能真正理解中国目前的贫富格局。

  一、劳动报酬份额越来越少

  一国财富的国内分配主要在政府、企业和劳动者之间进行。

  据有关部门的数据,近些年企业营业盈余所占比例明显上升,政府和企业拿的越来越多,劳动者拿的就只能越来越少。2002年之前,中国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基本在50%以上,2007年进一步下降到39.7%。劳动者拿到的很有限的这一块,还有相当部分是垄断部门的职工拿走的。一个有关说法是中国的行业收入差距达到15倍。另一个说法是占全国职工总数8%的垄断部门职工所有的工资、奖金、津贴加上福利,相当于全国工资总额的55%。

  灰色收入问题也值得注意。中国改革基金会研究员王小鲁等人的研究表明,2008年中国不包括在经济普查中的灰色收入高达5.4万亿元,主要来自制度不健全导致的腐败、寻租行为、公共资金流失和垄断性收入的不合理分配。王小鲁等人据此推算,按居民家庭10%分组,2008年城镇最高收入与最低收入家庭的实际人均收入差距是26倍,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相差65倍,远高于统计数据显示的差距。由此可见,灰色收入拉大了收入差距。

  二、公共财富流向不公

  财富在政府和个人之间的转移,首先的问题是政府从社会中抽取的资源过多。

  税收方面,据中央党校教授周天勇的计算,中国实际的宏观税负达到31%。2005年,美国《福布斯》杂志发布报告称,在全球52个国家和地区中,中国是税负第二重的国家。

  社保缴费方面,据清华大学教授白重恩的研究,中国五项社会保险法定缴费之和相当于工资水平的40%。按照世界银行2009年测算的实际承受税率,中国的社会保险缴费在181个国家中排名第一。

  土地出让方面,据国土资源部发布数据,2010年中国卖地收入2.7万亿,增幅超70%。虽然土地出让收入不能完全视为民间财富向国家转移,但至少农民在其间的损失具有这种性质。

  出口和外汇制度导致的通货膨胀和民间财富的缩水。一些经济学家分析,按照中国目前的外汇管理制度,人们在出口获得美元之后,要把美元卖给央行,央行再按照汇率印发人民币。也就是说,出口越多,外汇储备越多,印出的钞票也就越多,通货膨胀越严重,这样就使民间财富以贬值的方式流入政府手中。

  与民间财富流向政府相反的,是国家财富向个人的转移,主要是政府的再分配。按理,政府拿走的财富是可以通过再分配来平衡社会中的利益关系的,但现在的问题是,财政收入的大部分用来进行直接投资和维持庞大行政机构的运转。

  前几年中央党校教授吴忠民的一项研究表明,中国社会保障、公共教育、公共卫生三项基本民生指标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约分别为3%、2.9%、2%,低于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中国科学院的研究报告表明,中国政府投入的医疗费用中,80%是为850万以党政干部为主的群体服务。

  2006年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根据此前数据推算,每年公车、公款吃喝、公费出国合计9000亿元左右。财政部预算司官员指这一数字“严重失实”,“三公”支出仅为1200亿。但在2010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叶青披露,他看到的有关部门关于行政经费的调查报告显示,全国的公车大致是230万辆,仅这一项的开支就在1500亿到2000亿之间。

  近年政府提供的社会保障用房,一部分是向困难群体提供的,有利于缓解贫富差距。但另有相当一部分是向公务员提供的。

  中国目前财政收入所占GDP比重已经不小,而通过再分配平衡社会利益关系上所起的作用并不大,甚至存在以再分配的方式加剧利益关系不平衡的现象,如社会保障制度的城乡分割,如退休金的双轨制等。

  不过,近些年来,各级政府在社会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务上的投入不断加大,国家财富向个人的转移在明显增加,这对于缓解社会中的利益关系失衡开始发挥重要作用。

  国资流失也是国家财富向个人转移过程中的一个严重问题。国有资产改制破产过程中,通过低估漏估、低价转让,使国有资产大量流入个人腰包,经济学界流传的一个“比较认可”的数字是,近年来,“国有资产每天流失1个亿”。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杨威】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