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实体产业日益“空心化” 温州企业扎堆倒闭

2011年05月17日 14:00 来源:解放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最近,记者在温州采访,发现温州老牌企业三旗集团、餐饮连锁企业波特曼、江南皮革等接连遭遇资金链断裂,进而破产或倒闭。不少专家学者对温州中小企业的生存现状表示忧虑,“难道这些倒闭的温州企业真的‘差钱’吗?”

  表象:企业倒闭因为融资难

  这3家温州企业关门,看起来多因“差钱”。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周德文介绍说,三旗集团因为扩张太猛,后续资金跟不上,目前尚欠银行1.23亿元,其在乐清的多数固定资产已被冻结或转让。波特曼是因战线拉得太长,企业经营者涉及中餐、西餐、酒店等多个行业,却没有相应的资金和人才支撑。周德文表示:“导致中小企业陷入困境的因素很多,但资金链断裂的比例至少占三成。如果中小企业贷款难的现象得不到改变,下半年将有更多中小企业陷入倒闭。”

  事实上,近年来已有相当数量的温州中小企业在人们的不知不觉中消失。据统计,2003年温州制鞋行业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4000多家,到去年年底,只剩下3000多家。

  眼下,国家连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控制全年信贷额度使商业银行贷款额度紧张,众多企业和个人纷纷寻求民间借贷资金。据介绍,目前温州地下融资的规模已突破1800亿元。有典当行透露,温州目前地下钱庄的最低月息已达6%。

  实质:实体产业日益空心化

  “从表面来看,这3家企业的倒闭是因融资难,但实质是产业空心化程度达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温州大学商学院常务副院长张一力说。据他观察,目前绝大多数温州民企都直接或间接与房地产有关联,这一轮的国家信贷收紧使不少企业贷款无门,同时房产限购令又使温州老板所开发的楼盘或自己所拥有的房产滞销,资金一旦卡壳,必然影响其实体部分。

  不过,温州一家小额贷款公司总经理告诉记者,相对全国而言,温州的金融环境还是不错的。关键问题是一些企业在倒闭之前,老板自己都在放高利贷,“所以温州企业不是差不差钱的问题,而是钱投向哪的问题。”

  张一力所熟识的苍南某鞋机企业也是 “空心化”的典型案例。近十年来,这家企业的老板将其在鞋机制造上赚来的钱全部用于买房,北至黑龙江,南到海南,处处有房产。然而主业这块,十年前啥样,现在还是啥样。张一力说:“尽管实体产业对企业利润的贡献很少,但为保证资本运营,许多企业必须依靠这张‘壳’来获得银行资信和信贷,在做账、税务方面也有便利。”

  破解:引导企业避“虚”就“实”

  当前温州中小企业生存困境究竟该如何破解?周德文认为,首先应放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目前温州36万家中小企业,只有22家小额贷款公司,显然杯水车薪。永嘉瑞丰小额贷款公司总经理潘献勇也认为,小贷公司的运行特征对于引导民间资本流向实体经济不无助益。今年以来,瑞丰的平均利率为17.8%,这个数字远低于温州地下借贷。小贷公司对于客户的贷款用途自有一套调查方法,潘献勇说:“调查客户企业是否在办实业,电费单子是最好的证明,另外我们也会通过其他有效渠道了解企业主有无不良嗜好和放高利贷行为等。”

  张一力认为,实体企业在无利可图的情况下转而“炒作”他业,比如商品房和农产品,害处多多。他建议,政府部门应加快税收、信贷、财政等方面的创新,积极为真正做实业的企业减负。更重要的是企业要走好转型升级之路,“让民资从政策的解读中,领会到政府支持哪块、不鼓励哪块的坚定性,让企业吃上定心丸,减少盲动。”(记者李晔 朱晨)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种卿】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