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持有越久风险越大 中国以何应对美国债扩张见顶

2011年05月18日 10:20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从长期来看,持有美元资产越久缩水贬值越严重。从根本上来说,转变中国经济发展方式,使得外储保持在一个合理水平,遏制其继续扩大的局面是治本之策。

  从近期看,要采取调整外储资产结构,改革结售汇办法,根据企业、居民需要,鼓励藏汇于民、藏汇于企业,适度分流外汇持有,减少国家集中持有外汇压力等措施。

  美国财长盖特纳警告说,美国国债将在5月16日触及国会所允许的14.29万亿上限,而中国手中持有的1.2万亿美国国债则面临着违约的风险。

  面对已经触及天花板的美国国债总量,美国政府有三种选择:一是大幅减少开支,大幅压缩行政、军费支出等来减少美国赤字债务危机。二是美国政府要求美国国会提高国债上限。三是不提高上限,也不减少开支,眼睁睁看着大量美国国债到期违约。第一种方法显然不能解决庞大的美国债务问题,只能是一种妥协手段而已。第三种措施对美国将会造成巨大打击,进而拖累世界经济金融良性发展。按照奥巴马的话语是,如果国会不在8月初之前提高美国债务上限,全球金融体系将可能受到严重冲击,美国经济也将陷入另一轮衰退。第二种提高国债上限的做法,虽然美国国会议员颇有微词,提出交换条件,但从美国利益本身非常可行并最终必将获得通过。而一旦通过提高国债上限,那么,遭殃的是全球持有美国债权的国家,中国、日本和英国等持有数量较多,特别是中国持有美国国债第一位。

  无论美国国债上限提高与否,中国所持美国国债都面临贬值缩水状况。如果美国议会不能如期提高国债的上限,最早可能在7月8日出现债务违约,这将引发短期内市场抛售美国国债。美元有可能受到进一步打压,中国所持有的美元资产会进一步贬值。如果美国国会批准提高国债上限,这种发新债还旧债,债务不断累积扩张来支撑经济发展的债务体制,只是暂时的“喘息”。同时,债务规模的不断无限制扩张将大大稀释原有债务,使得原有债权人、特大债权人债权大幅缩水贬值。再者,随着债务规模越来越大,美国出现债务违约也许只是时间问题。这对于持有美国国债第一的中国仍然不利。

  现在看来,美国为了发展本国经济、发展本国民众福利、社会保障以及支撑军费支出,将沿着发新债还旧债、扩大债务规模的一条路走到黑。美国最近一次上调法定债务上限是2010年2月12日,当天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通过了将债务上限从12.4万亿美元提高到目前的14.3万亿美元的法案。仅仅一年零三个月,却又开始提高国债上限,足以看出美国债务扩张之严重,美国政府放任债务扩张之思想。需要清醒的是,美国债务扩张是面向全球的,是世界范围内买单的。对于世界各个国家来说,特别是对于中国持有美国国债第一位国家来说暗暗买单更多。

  针对美国国债越滚越大问题,赤字越来越严重现状,所有中国人都在担心中国持有的美元资产安全问题。呼吁外汇资产多元化甚至抛售美国国债声音不断。但是,一个问题是对于中国3万多亿美元外汇储备除了美国美元资产我们又能买什么?谁又能经受住3万亿美元的购买?美国财政部16日晚间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3月末,我国持有美国国债11449亿美元,如果中国大肆减持抛售,必然造成美国国债面值价格大幅下降,反过来受损最大的还是中国。在目前世界金融投资品种中,美国国债虽然备受诟病,但毕竟还是相对稳定的投资品种。就在3月份中国减持92亿美元美国国债的同时,日本增持了176亿美元,英国增持了297亿美元。日本和英国不会傻到把外储往火坑里扔吧。

  总体来说,外储运用以安全为主,逐步减少美元资产和增加其他投资品种的思路是正确的。因为,虽然美元资产没有近忧,但显而易见有远患。从长期来看,持有美元资产越久缩水贬值越严重。从根本上来说,转变中国经济发展方式,使得外储保持在一个合理水平,遏制其继续扩大的局面是治本之策。从近期看,要采取调整外储资产结构,加大中国国企、民营企业走出海外步伐,发挥中投公司海外投资主力军作用,加大进口美国高科技商品力度,改革结售汇办法,根据企业、居民需要,鼓励藏汇于民、藏汇于企业,适度分流外汇持有,减少国家集中持有外汇压力等措施。(余丰慧)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种卿】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