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只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或者仅停留在倡导节约、杜绝浪费的“作风整饬”上,高消费胃口与乱发钱的风气,恐怕不会就此收敛
审计署近日发布了对17户中央企业财务收支的审计结果。2007—2009年间,有的企业存在职务消费不清、开假发票、违规发放薪酬、少缴税收等问题。
关于央企的薪酬与福利,社会上流传已有时日,公众质疑恐怕不无道理。与早些年相比,今天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上,国企尤其是央企已成热门选项。优厚的薪酬和福利,稳定的岗位,令其诱惑力倍增。
如果优厚待遇来自企业的经营成绩,当然不会惹来非议。然而,确有企业的业绩靠的是行业红利、资源红利和政策红利,而不是技术红利与管理红利;另一方面,所谓“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央企对社会的贡献,同样应体现在社会责任方面,这其中,就包括带头遵循相关财税制度、管理规定。
此次被审计署点名的央企,大多集中在电力、能源、重工和通信等行业。违规消费、违规发钱,是共性问题。有的企业不仅化属于全民的利润为企业私利,安享背离市场原则的高薪厚酬,甚至是一方面巨额投资项目经营不善、面临亏损,一方面还在垫款数亿元为职工购买“经济适用房”、支付住宅物业费。这是很不应该的。
被审计署点名批评后,一些问题企业已表示马上整改,有的却把问题向下属企业一推了之。这种消极态度让人不安。有的企业存在的滥用职务消费、高薪酬厚福利等问题,并非这次审计才发现。而公众更加关心,违规经费使用,谁来退赔?谁来为此承担高昂的社会成本?倘若没有严肃的处罚和追究,谁能保证这免单责任的大手大脚就此收敛?
面对审计结果,国资委高度重视,表示将采取一系列措施规范央企行为,并欢迎社会各界对央企进行监督,打造“阳光企业”。经验表明,仅有审计与监督还不够,只有追责了问责了担责了,让乱花钱的人自己“埋单”,才能从根本上杜绝乱花钱现象卷土重来。如果违规者不能因此付出必须的代价,类似问题恐怕不会绝迹。姜泓冰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