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交易系统平均折价率近期不断上升,上周达6.19%。分析人士认为,产业资本套现行为增多助推大宗交易系统平均折价率上涨。在通胀压力和货币紧缩政策显效背景下,大宗交易系统成交频繁和折价率升高表明投资者心态趋于谨慎。
上市公司公告显示,今年以来股东通过大宗交易系统减持股份16.42亿股。大宗交易系统同期折价成交29.67亿元。其中,股东减持占比55.34%。
数据显示,5月16日-20日,41只股票现身大宗交易系统,共计成交123笔,成交1.42亿股,成交金额合计18.43亿元。与此前一周相比,无论是股票只数还是成交笔数均变化不大,不过折价率水平明显升高。
从近期数据看,大宗交易折价率变化与大盘走势关系十分密切。4月11日-15日这周,大盘冲击年内高点,高位减持行为骤增,当周大宗交易折价率达8.57%。此后,随着上证综指走低,大宗交易折价率出现下滑,5月3日-6日期间出现整体溢价成交。从最近两周情况看,大宗交易平均折价率分别为5.69%和6.19%。
大宗交易系统已成上市公司大小非股东套现减持或增持股份的重要渠道,大盘强弱也让这些股东心态发生变化。今年前三个月,上证综指走高,大宗交易平均折价率分别为5.60%、7.42%、6.72%,处于历史较高水平。这主要是由于二级市场走高刺激产业资本高位套现意愿增加,高折价抛售股份行为增多。
因大盘回调,4月大宗交易平均折价率降至4.21%。5月初,大盘跌至阶段底部,中国石油、中国铁建及众多大盘银行股,成为机构溢价增持目标。不过,随着大盘持续震荡,尤其是中小板、创业板估值不断走低,中小盘股股东蜂拥出现在大宗交易系统,产业资本套现行为推高平均折价率水平。记者 刘兴龙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