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知名投资人王功权在微博上的一则“私奔”声明,不但引发了微博狂欢,也给风险投资这个离普通老百姓有点远的行业带来了娱乐色彩,人们在惊诧王功权十几亿身家的同时,也开始更多地关注风投这个造富行业。
这两日,记者电话采访深圳投资界的多位负责人,他们都叫苦不迭:“只因为王功权是风投界的大佬,他的感情私事却让大家拿起放大镜看风投这个行业,现在对风投的关注度有点太高了。”
1
国内外回报相差大
有投资机构负责人表示,风投行业在2005年启动全流通股改以来就稳步发展,创业板的推出对这个行业而言则有烈火喷油之效,风投靠提前入股从上市公司身上轻松地赚走了千亿元收益,动辄十倍、数十倍回报频频出现,现在说行业处于红火期一点不为过,有些谨慎的投资人则发出行业已经过热的警示。
结合一季度可投资于中国内地的风投基金募集情况,清科研究中心认为2011年中国市场中的新募基金数量将突破上年创下的历史新高,募资总量直逼300亿美元。之前,有分析预计中国风投的规模到2015年将达到2000亿元,而实际上风投的发展速度远超预计。
去年中国总共有470家公司在国内外上市,远远超过美国,为全球之首。在上述470家上市公司中,有220家是有风投的背景,而这220家中大部分是在A股上市。在国内上市的,平均风投的账面回报率是12倍,境外差不多是3.5倍。
国内外回报相差近3.5倍,难怪国内风投行业热潮涌动。据清科研究中心统计,2011年第一季度中国创投市场上共发生投资案例232起,其中披露金额的192起投资总额19.28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投资案例数增长39.8%,投资金额更是几乎翻倍,涨幅高达95.0%。
现在,创业板则被很多风投机构视为高回报套现的工具,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投资人士称,在国际上,一只基金在投资周期内能够保持十倍以上的回报,就可列入业绩不错的行列,但在国内,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回报都不罕见,而十倍的回报只是基本水平。更重要的是,国内的投资期限比国际上时间更短,变现更快。记者注意到,不少人民币基金的退出都是在投资入股不满一年的情况下马上就通过IPO变现的,建银国际投资创生控股,2010年3月才入股创生控股,6月就实现了退出,变现速度之快令人惊讶。
2
项目价格涨了两三倍
东方富海合伙人梅健对于时下的风投热有自己独特的认识。他告诉记者,在2005年全流通以前,投资机构出去募资是非常困难的,他笑着说,那时有钱人都不知道什么叫风投。“以前法人股不流通,无法跟投资人测算回报,再加上那时也没有成功退出的案例,财富效应不明显,所以很难募资。现在,任何一家企业上市都会说说某机构获得多少倍,我们募资相对容易。”
纵向相比,梅健并不认为募资容易了就说明行业已经过热,他感觉这个行业还是有很大的空间。也有经济学家提出,全民风投与中国开放30多年来财富积淀密不可分,财富在到达一定量级后肯定会考虑资产配置,除了传统的房产、储蓄、股票投资外,仍需考虑其他的资产配置,风投则在此时应运而生。
据了解,很多民间资金,尤其是来自江浙一带,只要有一个亿或者是两个亿,几个人合伙就能成立一只风投。梅健颇有些无奈地说:“现在最流行的模式是十来个人,一人出个2000万,组成一个基金,由有限合伙人判断项目好坏,这种形式在现在的风投行业里占到了三分之一。虽然这些有限合伙人大多是成功的生意人,但他们不可能对所有行业都熟悉,毕竟投资还是需要专业的,所以,这种模式的风险还比较大。”
还有一种模式则是找一些有钱人,募1亿,找3、5个项目,再找人判断具体要投哪个项目,临时组织一个基金。“国内的有限合伙人都喜欢找项目,相当于发一期基金,小基金都这么干,项目锁定,钱锁定。缺点是有些项目急缺钱时资金跟不上。”一位业内人士透露,有经验的会选择比较成熟的投资团队来打理,新手哪怕只有几百万也能找到基金成为有限合伙人。
各路资本涌进风投行业的一个例证是带股权投资名头的企业越来越多,有消息指,仅深圳一地就有3000多家股权投资机构。梅健认为这一数据可能被低估,“很多投资机构都是在工商那注册了就从事投资业务,只有它需要相关产业政策扶持时才会去有关部门备案,所以现在公开的数据可能远不及实际的数量。”
民间资本不断涌向这个领域,使得风投行业的钱越来越多,找不到项目,钱就等于在闲置,所以抢项目就成为了常态。与此相应的是,项目的价格一路走高。一位投资人士告诉记者:“如通胀一样,进入的风投多了,资产就贵了,2005年开始,现在价格是以前的2—3倍。”
3
暴利时代难以持久
越吹越大的风投泡沫带来了行业的繁花一现,也让业内人士警惕即将到来的行业洗牌。在王功权“私奔”事件中,就有分析认为他是因为风投行业压力过大才选择放弃,投奔别的生活方式。
同凯鹏华盈中国基金创始人及总裁合伙人汝林琪也在多个场合表示,中国的风投界行业洗牌不可避免。在她看来,美国的风投的数量大概是中国的3至4倍,三四千家只有20%赚钱的,而国内这种风投“暴利”时代显然只是短期的,出现行业性的洗牌和减少是必然的。要知道,成熟的风投市场应该是分享企业成长带来的溢价,而并非目前这种风投基金挤在企业后端,赚取企业上市前后估值巨大差异带来的溢价。
清科研究中心也发表报告称,中国风投市场已经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但弄潮其中的各投资机构均面临着来自外部与内部的双重考验。从外部环境来看,首先业内广泛关注的相关规范制度的建设仍旧滞后,外部监管仍不完善。其次,募集狂潮之下,投资压力随之而来,项目竞争日益加剧、估值推高,对基金管理者的投资决策判断和节奏把握形成考验。从内部来看,新基金管理机构中不乏年内刚成立的新机构,其中亦有机构急于在风投市场发展热潮中分一杯羹,并未建立规范化管理机制,没有形成完善的业务流程,导致投资人风险加剧。
近段时间发生的创业板和中小板新上市企业“破发潮”也给风投和企业提了个醒,行业正在悄然发生变化,新公司起初发行的时候一般在80倍,现在是40倍,还频频破发,价值在快速回归。梅健认为,投与企业的期望值只能越来越低,期望在回归,回报在回归。“随着价值的回归,一些投资机构已经开始冷静下来,但一些企业家并没有完全认识到现状,要价仍比较高,对于这些太贵的项目我们不会投,价格战我们也不会参与。”
记者 王晓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