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新一届毕业生即将离校。2011年我国大学应届毕业生约为660万,就业压力不容小视。而创业不仅是大学生就业的良好渠道之一,更可以带动更多就业。近年来,在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加的背景下,国家鼓励和倡导毕业生创业,在激励更多莘莘学子创业激情的同时,象牙塔内年轻人自己开拓事业的困境也逐渐凸显。
有底、没底:更多大学生考虑创业
“几年前,重点高校毕业的人才回到家乡卖猪肉还曾引起欷歔,而现在,无论是小买卖还是科技含量高的大事业,大学毕业生拿起算盘搞创业已经成了政府部门大力扶持和倡导的事。”张阳,吉林省某大学的大二学生对记者说,因为国家倡导,身边有越来越多同学开始考虑创业。
第二届中国·长春创业(就业)博览会日前召开,这场展会共提供创业项目1500个(现场展示500个),展示创业平台50个,还设立了“大学生创业就业服务专区”,吸引了众多高校在校生和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前来咨询。
有学者认为,如果没有资金和技术,大学生即使创业,也只能做小商小贩。而做了20年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吉林工商学院就业处腾远杰老师认为,做小商小贩也是一个创业渠道。“我想长春市举办这样的创业展会也是想传达一个理念——最基本的生活领域都可以有创业的机会。”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吉林省像张阳这样把就业和创业放在一个天平上考虑和衡量的学生越来越多,同时,在学校期间就通过技术研发开始创业的学生也日益增多。
作为展会内容之一,首届“长春之光”大学生创业大赛在日前落下帷幕。来自吉林农业大学发展学院的五位学生凭借惠农测土配肥项目获得比赛的二等奖,得到奖金两万元。队长杜政隆说:“我们团队的成员很多都来自农村,对农民种地的难题有切身体会。因此我们在校期间就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研发,很幸运地取得了成果。我们希望在毕业之后,用所学的知识和获得的专利精准地将创业铺展开来。”
有统计显示,近两年我国大学生的创业热情高涨,一项名为“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研究”的调查显示,有接近66%的受访大学生表示支持在校期间参与创业,61%的被调查者表示如果有机会就会创业。
资金、政策:有支持也有困境
2010年起,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计划在2010—2012年,利用三年时间引领45万名大学生实现创业,为此,各地都在积极采取措施。
吉林省人才交流开发中心主任姬国海介绍说,吉林省对毕业2年内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的,除国家限制的行业外,自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之日起3年内免交登记类、管理类和证照类行政事业性收费;黑龙江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建立高校毕业生创业基地,开发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创业项目;天津侧重于创业实训,认定500家有条件的企业为创业实训基地,安排3200余名有创业意愿和能力的毕业学年在校生和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到实训基地进行3至6个月的创业实训。
尽管如此,大学生创业依然面临资金、经验、心理准备等不足的困境。吉林财经大学的一个团队研发了太阳能恒温发酵沼气池项目用以创业,谈及创业中的困难,团队负责人刘家晗说:“目前最大的难题还是资金,因为项目成本较高,开拓市场也面临问题,只有给农民更多实惠,我们的产品才好得以推广。”
在展会期间,吉林省、黑龙江省、河北省、湖南省等十余个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代表也齐聚一堂,就各地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实施经验、存在问题及推进建议进行了交流研讨。
归纳起来,代表们普遍认为,目前大学生创业小额担保贷款申请周期长,申请程序复杂,对担保人条件要求过高;现阶段扶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基本上只在创业门槛、小额担保贷款、创业培训等方面给予优惠,且优惠力度有限,贷款额度不高、税收优惠额度小、品种少,不能满足大学生初创企业的需求。
不仅是客观条件,大部分大学生的主观条件也与高质量创业有一定差距。“目前,很多想创业的大学生都流于空洞的想法,实际操作不足,经验不足,管理能力不足,技能不足,资金不到位,团队成员理念也可能有冲突。”腾远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