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中国人食品选择影响世界粮食市场

2011年05月25日 15:16 来源:羊城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国这个全球人口最多、现又是第二大经济体的国家,正迅速地改变着食品消费的方向。在一个把“大米”与“粮食”视为同义词的国家,人们正在减少食用大米和其他谷物,更加青睐猪肉、鱼和鸡肉。养殖猪数量日益扩大,对一些奶制品的需求也以每年20%的速度攀升。中国从国外进口的大豆———主要的动物饲料———数量不断增加。

  由于澳大利亚和俄罗斯等主要产粮国因自然灾害造成歉收,今年早些时候全球粮价创下新高。虽然目前价格已有所回落,但分析家们指出,关键储备的减少以及其他迹象表明,基本粮食作物的供应可能会持续吃紧。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说,倘若某个大国出现严重粮食短缺或者再遇上糟糕的天气,世界就会爆发严重的粮食危机。

  据官方统计数字,去年中国粮价上涨约7%,促使政府调用紧急粮食储备,限制小麦等关键作物价格,以努力防止囤积居奇、投机倒把。

  从全球角度看,中国人饮食习惯的改变在大豆市场体现得最为明显。虽然这种作物是中国的本土作物,且有着很长的种植历史,但政府自上世纪90年代初就强调种植稻米、小麦和玉米,因为官员认为这些作物对中国人的日常饮食更为重要。

  中国每年生产约1500万吨大豆,但是现在的进口量是上述产量的三倍以上,以用于饲养猪、鸡、奶牛等。美国大豆出口协会中国项目副代理主管张小平说,中国进口的大豆大部分来自美国,约占美国产量的四分之一,预计美国对中国的大豆出口将连续第四年创下新高,超过2500万吨。

  迄今为止,中国在小麦、稻米和玉米上仍基本保持自给自足。粮食产品贸易公司、美国农民、世界银行和其他关注全球粮食安全的组织正密切关注着稻米、小麦和玉米的市场,以判断中国在这些主食作物上还能维持多长时间的自给自足。 (来源: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5月22日文章)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何敏】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