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1年,中国互联网流行的一个关键词叫“围观”。所谓围观并非袖手旁观,亦非简单关注,而是从观察者的角度进行审视,让所有不合常理之现象在围观下无所遁形——中新网财经中心发起的“公司围观”便旨在此。通过媒体、网民和专家的力量,持续围观各行各业的公司百态,求证企业发展中的各种质疑,力求从围观反映公司实质,给关联方、利益方和责任方以本源真貌。
中新网5月27日电(财经频道 马丽) 5月25日,央行等7部委联合制定《关于规范商业预付卡管理的意见》,将人们的视线再一次聚焦在迅速发展中的预付卡市场。预付卡,广义来讲就是流通于市面上的各种购物卡,由于长期缺乏行业约束、规范机制,购物卡行业发展所引发的金融风险、灰色产业、公款消费等问题日益凸显。
作为政治与商贸中心的北京城,时尚便捷的购物卡早已渗透至各行各业,随着监管机构对预付卡市场的规范作用不断深入,各种发卡机构生存环境将会发生什么变化?它们又能否延续此前的市场繁荣?
发卡机构“多”“乱”“杂”
在京城各大消费场所,手持面值几百甚至上万元的购物卡消费已是司空见惯的事情,除了资和信商通卡、雅酷卡、商联通这种由专业的第三方发卡机构发行的预付卡,还有王府井、百盛、新世界、家乐福、沃尔玛、物美等商场和超市自行发售的购物卡。
几乎所有的品牌连锁商业企业都配有专属的购物卡,而各种名不见经传的小店也时常推出自己的VIP卡,最常见的就是大量在市场上流通的美容美发、休闲娱乐、健身美体等预付卡。
大量预付卡充斥于消费市场中,不仅带来沉淀资金隐患,也为行贿受贿、逃避税目提供了温床。数据显示,2010年北京市朝阳区法院调研发现,在近五年审结的13起涉购物卡犯罪案件中,用购物卡行贿受贿的案件有6起,占46%。
不仅如此,商务部研究院消费经济部副主任赵萍5月25日在接受《北京商报》采访时表示,虽然现在没有一个准确的统计数字能描述市场上存在多少数量的商业预付卡,但可以肯定的是,商业预付卡的存在导致国家大量税收流失。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