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广州市食安办向各区、县级市政府,市工商局、质监局、食品药品监管局,广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部门下发关于加强食品中“塑化剂”检测的通知,要求在日常检测中加强对该物质的检测工作,如发现有非法添加该物质的行为,依法加以严惩。
台湾地区卷入“塑化剂风波”的产品越来越多。最新消息显示,专供儿童的乳酸咀嚼比菲DODO锭,其中塑化剂DEHP浓度比官方标准高了1000多倍。另外,包括益生菌胶囊舒伏敏、康富生技的DDS-16净元益生菌、百晟生技威敏Power-Lac粉末营养食品、欣茂公司固乐好等产品的塑化剂浓度都高出标准值数百倍。
部分饮料可能销售到福建省
对台湾的“塑化剂风波”,广州市质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广州具备在食品中检测塑化剂的能力,下一步将重点对所有饮料生产企业针对这个项目作检测。
台湾方面已确认,“塑化剂风波”中的悦氏运动饮料,确认输往香港、大陆。而统一企业也将一款300ml纸盒装的“芦笋汁”下架。
记者从广东检验检疫局处了解到,到目前为止,该局口岸没有受理过悦氏运动饮料和统一的芦笋汁进口报检。
不过昨日统一企业在大陆地区的联系人表示,公司在台湾地区生产的芦笋汁中的“起云剂”事实上检验是合格的。之所以下架是考虑到消费者对“起云剂”的疑虑。对于采用了问题起云剂、需要召回的“宝健运动饮料”,上述联系人就表示,部分饮料可能透过“小三通”销售到福建省,但是昨日排查暂时未有发现,而广东省反馈回来的情况也是暂时找不到有“宝健运动饮料”销售。
超市据问题食品名单“自查”
记者致电华润万家、家乐福、吉之岛、广百百货、广州友谊、万宁、屈臣氏等大型商场,他们均表示,台湾进口饮料并不多。
台湾“塑化剂”事件被曝光后,上述商家也积极展开自查,均未发现有上黑名单的台湾饮料销售。
市民陈小姐是“进口食品控”。不过,她告诉记者,这几天购买食品的时候,都会仔细看看产地是不是台湾的。
而市民何小姐则“希望有关部门可以针对塑化剂查一查。”
化妆品:6类塑化剂已禁用三年
不仅食品,化妆品也牵涉其中。据台湾媒体报道,部分不良企业在指甲油、香水、口红等化妆品中,也使用塑化剂,为此台湾卫生部门也针对化妆品进行稽查。
广东省保化检测中心技术负责人介绍,在2007年版的《化妆品卫生规范》之中,就将DEHP、BBP、DBP等6类塑化剂列为禁用组分,也就是说化妆品禁止使用这几类塑化剂。
根据介绍,目前常用的塑化剂(邻苯二甲酸酯)有10多种,为无色油状液体,无味或气味很小,挥发性较低,广泛用于各种日用品以及医用产品。邻苯二甲酸酯主要功能是软化PVC塑料,增强其柔韧性,至今已经在世界范围内使用了50余年。
记者了解到,去年年底药监部门曾对市面上部分知名品牌化妆品作塑化剂检测,并没有检出。
专家:塑料越软用量越多
华南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副教授钟振声介绍,其实“塑化剂”在大陆更多被称为“增塑剂”,在所有的塑料加工中都会用到,特别是PVC(聚氯乙烯)的加工,塑料越软用量越多。现在的问题在于,在食品加工中使用了塑化剂。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与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东)研究员李晓明博士表示,国家在2003年以前允许在食品包装材料中使用,但2008年开始限量使用,仅限用于接触非脂肪性食品材料,不得用于接触婴幼儿食品用的材料。
根据GB9685-2008,DEHP可以用在PVC、PE等塑料食品容器、包材之中,最大残留量为1.5mg/kg。 文/记者何颖思、林晓丽、刘俊
广州黄瓜
销售正常
欧洲的“毒黄瓜”事件并未令广州市民闻“瓜”色变,尽管有人对黄瓜消费显得谨慎,但在肉菜市场和超市,黄瓜的总体销量没有受到影响。广州市食安办副主任王凡提醒市民,加工凉拌菜一定要洗净消毒。
又讯 德国汉堡卫生当局5月31日宣布,实验室的最新化验结果显示,德国急性肠道病疫情“罪魁”并非西班牙黄瓜。
丹麦食品管理局5月31日发表公告说,丹麦黄瓜未查出急性肠道感染致病菌。
对人致癌证据不足
广东省疾控中心、省卫生检验中心副主任、中大毒理学教授杨杏芬表示,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将塑化剂DEHP定为2B类,即为“对人类可能的致癌物”,“2B含义是,对人类致癌证据不足,对动物致癌证据充分”。杨杏芬指出,其急性毒性很低,LD50值大于25g/kg,可视为基本无毒。
不少报道指出,塑化剂能致肝癌、影响生殖系统。杨杏芬就表示,国外文献有报道,长期反复对大鼠和小鼠喂养DEHP,可见到肝癌的发生率增加。同时也会引起动物睾丸萎缩,其中年幼动物更加明显。但是针对DEHP的人群研究数据还极其有限,目前没有有关对人体产生损害的报告。
那么有没有一个人体摄入量?杨杏芬表示,针对DEHP和DINP,一些国家(例如韩国)作出摄入量的规定,允许每日摄入量为:每公斤体重0.15mg/kg。 (记者林晓丽、叶卡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