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执行大打折扣处罚难 “限塑令”遭遇三年之痒?

2011年06月01日 17:07 来源:齐鲁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执行大打折扣处罚难“限塑令”遭遇三年之痒?
文东社区肉菜市场内,不少摊位仍在使用超薄塑料袋。 赵伟 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超薄塑料袋大行其道,免费塑料袋重出江湖,有人戏称,“限塑令”遭遇三年之痒。被众人寄予厚望的“限塑令”为何失灵?执行难,到底难在哪儿?记者为此采访了负责实施“限塑令”的相关部门,就“限塑令”失灵背后的原因进行调查。

  现象>>“限”多体现在有偿使用

  据一家网站调查显示,“限塑令”实施以来,有80%的受调查市民表示有意减少了塑料袋的使用,“基本没有减少,还是老样子”的只占18%。尽管大多数市民对限制塑料袋的使用表示理解,但还是不习惯。

  根据调查,在省城购物使用环保袋的多为中老年人,年轻人很少。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原因就是一种逆反心理。“限塑令”实施后,一个备受消费者质疑的问题就是,通过塑料袋收费,将商家环境保护的责任转嫁给消费者。“以前,去超市买东西,商场可能给四五个塑料袋,现在凭什么收费?”市民卢女士说,“限塑令”政策本身有失公允,为何商家“限塑”却让消费者埋单。

  “塑料购物袋每个两三毛钱,不少年轻人对此并不在乎。”据一位超市负责人介绍,目前的“限塑”只是把无偿提供塑料袋变为有偿而已。

  济南市政协委员、市中心医院药学部副主任曹瑞敏认为,“限塑”不如在一定范围内“禁塑”,几毛钱根本不起作用,现在既没有替代品,也没有奖励措施,许多人还是会花钱买购物袋。

  “每天都要买菜和水果,自己带购物袋很不方便,不用购物袋也不现实。”市民陈小姐说,如果花一样的钱,一个商贩给塑料袋,另外一个不给,她肯定会选择前者。“超市购物也一样,在自带购物袋和花钱买之间,我选择买。”

  监管>>多部门管不好一个塑料袋

  在今年济南“两会”上,曹瑞敏针对“限塑令”执行难提交了一份提案,建议相关部门加大监管力度。曹瑞敏说,“我去过不少垃圾场调研,应该说‘限塑’效果很不好,监管部门按照分工各管一部分,处罚和监管力度都不够。”

  事实上,早在2008年5月22日,济南市贸易服务局、市工商局、市物价局就出台了有关商品零售场所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的相关文件。按照分工,商务、价格、工商等主管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商品零售场所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过程中的经营行为进行监督管理。

  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商务部门只负责大型超市和商场“限塑”,三年来执行情况较好。按照分工,农贸市场、菜市场等由工商部门管理。

  “工商局只是负责塑料购物袋在市场流通环节的监管工作。”市工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现在,整个“限塑”工作由发改委、商务部门负责牵头,工商、质监、城市执法、环保等多个行政部门协作。比如,质监部门负责塑料购物袋的生产企业监管,城市执法部门负责街头摊点塑料袋的治理等。

  “多部门管理容易造成推诿扯皮,最后导致无人管理。”一位专家建议,“限塑令”分工很重要但更要合作,形成监管合力。

  盲区>>流动摊位到底该谁管

  夏天到了,省城的夜经济也慢慢火了起来。一到晚上,马路边的烧烤摊、水果摊、小吃摊开始忙活生意,每晚消耗的塑料袋无法计算。记者采访得知,这些流动摊贩成了“限塑”监管的盲区,几乎处于无人管的状态。

  吃烧烤、喝扎啤是众多济南市民夏天的最爱,烧烤摊、小吃摊也遍布省城大街小巷。一条街到底有多少流动小摊?5月30日晚,记者步行沿历山路从历山剧院一直走到林业大厦,几乎每个十字路口都有两三个流动小摊,最多的一个路口有六个,整段路有20多个。不论是卖西瓜、水果的,还是卖把子肉、烧烤的,均免费提供超薄塑料袋。

  “用塑料袋确实不环保,但是顾客都爱干净,不套袋许多人都不愿来吃。”在解放桥附近,一家小吃摊摊主向记者表示,一捆塑料袋才1元,晚上也没有人管,大家也都在用。

  位于鲁艺小区的一家流动蔬菜摊,各种颜色的超薄塑料袋顾客可以随意拿。菜贩称,“别说没人管,就是有人管,也不能收钱啊。收了钱谁还来买菜?”

  流动摊贩“限塑”归谁管?市工商局一位负责人表示,“根据职责,我们只负责商场、超市等门内的‘限塑’,马路摊点的‘限塑’不属于我们的管理范围,应该归城管执法部门负责。”而城管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只负责对马路摊点的占道问题进行管理,至于“限塑”他们并不负责。

  处罚>>样品检测动辄上千元

  “‘限塑令’在商场、超市推行效果比较不错,但在农贸市场,效果不够明显,这也是目前存在的一个难题。”市工商局市场处负责人张永生介绍,农贸市场“限塑”难题主要与商贩、市民多年养成的生活习惯有关。

  “现在仍在使用那些不合格塑料袋的,很多都是做小本买卖的个体商贩,在面对他们时,有时候处罚也会面临难题。”张永生介绍,实际工作中,常常会遇到商贩问:“凭什么认定我的塑料袋是不合格的?”“遇到这种情况,就需要法定检测部门进行检测,并出具检测报告,执法人员再依据报告进行处罚。”张永生称,但现实中,一种塑料袋样本检测费用就在千元以上,一个商贩一般有四五种塑料袋,一次检测费用就在5000元以上。

  “上千元的检测费用,相关部门根本没法承担,再说,依据花费的检测费用来处罚商贩肯定是不实际的,只能依据商贩使用或销售的几百个不合格塑料袋来处罚,起不到治本的效果。”张永生表示。

  记者 邢振宇 赵伟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何敏】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