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了解,由于非文物类展览不需经报国家文物局批准,此次LV的入驻,国家博物馆可以自己做主。但是,和以往展览不同的是,很多媒体记者是临时接到采访通知的,对此并不知情,对这前所未见的展出发布颇感困惑。不能说这个展览的“筛选”很秘密,至少来说不太公开。因此,当开张不足百日的新国博突然进来一大西洋商业品牌,当数千年的中国青铜对映一百多年的西方珠光时,不难理解观众乃至部分专家的错愕与不适。
平心而论,透过展览的“珠光宝气”,透过其代表性原创与体现艺术情感的各种设计,以及一系列承载了品牌历史文化的珍贵文献手稿与名人物件,确乎让人看到一个知名品牌一百多年来的发展历程,看到现当代人追求美、创造美的历程,也给中国文化创意者以思考和启发。从这个角度讲,展览不无价值和意义。
大概正因如此,国博在这场不大不小的争议中,基本选择了沉默。这种态度并非不好。但记者私以为,在博物馆走向免费开放、文博机构日益成为公共文化设施的今天,全民对文博事业的参与性越来越主动,公民意识越来越高涨,对文博工作也提出了更具体的要求。博物馆给什么观众看什么的历史已经过去。这就需要文博工作者在策展、布展等方面,更多考虑观众的要求。毕竟,展览的目的不只是陈列器物,更在于吸引观众,任何双向交流的活动,若缺少了互动,结果可想而知。
新时代呼唤新的博物馆理念,也呼唤中国博物馆人更新管理和服务的理念,需要当下博物馆人真正自觉把“全民共享”放在心间、落实于行动。只有博物馆人主动适应并跟上了新形势,方能度过类似LV在国博的种种不适。(新华社记者)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