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过去靠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优势不可能长期持续,这种策略不是长久之计。越南、菲律宾等工业化后起国家的劳动力成本仅仅相当于我们10多年前的水平,中国大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向周边国家转移。
伴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制造业在高端领域取得了不少进步,未来中国制造业竞争的核心关键在于科技。今天,我国推行的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措施就是旨在全面提升中国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从上世纪80年代的大量农民工“盲流”到今天的“招工难”,使我们真实地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变化。上世纪90年代之前,各级政府重点确保城市人口充分就业,对于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但是,今天的格局却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农村劳动力已经不再被称为“盲流”,就业局面也发生了根本性改变。这些变化充分反映出我国经济结构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就,这些改变成功表明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明显加快。金融危机之后,“招工难”现象在不少城市间出现,表明我国制造业全面复苏。
农民工变产业工人 产业工人变创业老板
“招工难”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和作用。过去的农民工怎么一夜之间就不见了,难道他们重新回去武功了还是做了别的工作?通过调研,我们发现:第一、通过改革开放30多年积累,我国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大量农民工已经转化为经验丰富的产业工人。在资源和环境的双重压力下,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开始陆续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原来的产业工人开始变为创业老板;二是说明我国制造业已经成功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开始全面复苏,企业产销两旺,劳动力迅速增加。
但是,我们在调研中也发现,当前出现“招工难”的企业一定不是非常优秀的企业,往往都是工作环境差,工资福利待遇低,缺乏竞争力的企业。而像华为、中兴这样先进的制造业企业并没有出现“招工难”现象。
转型和结构调整是企业存亡的当务之急
对于如何缓解“招工难”,或者彻底解决“招工难”,关键是企业自身要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加快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步伐,依靠科学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同时,企业应为员工创造舒适宽松的工作环境,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其次,政府要积极引导企业及时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严格执行国家环保政策,坚决杜绝高排放、高污染、高辐射的企业生产。另外,政府应该抓住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的机会,为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各种配套政策,鼓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进一步做强做大。
劳动力成本优势继续存在差距缩小
中国经济在改革开放30年来之所以能够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中国制造业功不可没。那么,中国制造业靠什么取胜?靠的是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优势,过去10年,美国产业工人的平均工资大概是人民币2万元,而我们的产业工人一般是人民币800元;今天,我们的产业工人工资平均大概提升到人民币1800元的时候,美国产业工人的工资已经达到人民币3万元左右。工资和福利的确是企业招工的重要因素。但是,表面上看起来是工资福利,其实背后折射出来的是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如果企业没有良好的经济效益,怎么可能给员工丰厚的福利待遇呢?
中国制造业过去靠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优势不可能长期持续,这种策略不是长久之计。越南、菲律宾等工业化后起国家的劳动力成本仅仅相当于我们10多年前的水平,中国大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向周边国家转移。伴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制造业在高端领域取得了不少进步,未来中国制造业竞争的核心关键在于科技。今天,我国推行的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措施就是旨在全面提升中国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劳动力素质显著提高利于产业升级
我们明显感觉到,现在农民工与城市子女在就业上基本没有太大的差距,体现了社会的公平,减少了歧视和不平等。第一代农民工基本上是文盲或半文盲,缺乏相应的文化技能,从事的是“脏、苦、累”的劳力活;第二代农民工基本上高中毕业生或技校等中专生,能够熟练使用电脑等新兴科技,在工厂里面开始从事机械操作员,成为熟练的产业工人;第三代农民工基本上是大学生或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有过正规的、系统的学习经历,基本上与城市子女处于同一工种。
整体上看,我国劳动力结构随着经济结构的提升而提升,劳动力队伍开始更加成熟稳定,对于我国产业升级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当然,劳动力素质的提升,工资福利待遇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总体来讲,是适应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部分科技型制造业企业可能在短期内也会出现“招工难”的现象,不过,这种现象将是短期现象,不会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