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倪金节:直接融资市场改革亟待破局

2011年06月08日 10:17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我们需要股票和债券等直接融资市场的破局,以完成宏观经济“软着陆”,而不是让货币泡沫催生的“增长”重复。

  中国金融市场面临大考。随着经济放缓趋势日益明显,大量企业的资金需求将会愈发饥渴,金融体系能否打通资金“血脉”,以支持实体经济渡过最艰难的时期,成为中国金融市场不得不面对的挑战。

  近日,央行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1)》表示,今后金融工作的重点是扩大直接融资规模。这对于挽救目前的中小企业资金链紧张,避免大面积的企业倒闭潮至为关键。

  在经历了两年18万亿的天量信贷、基础货币急速蹿升之后,很明显,中国银行业的间接融资系统,“输血”功能已经发挥到极致。尤其,随着近两年银行不良资产率的渐升,货币政策难以实质性重回“保增长”,银行系统在此轮实体经济危机之际,不可能再催生一轮信贷泡沫式的繁荣。

  这一切有赖发展长期“跛足”不前的直接融资系统发挥潜能。不过,层层的制度障碍和行政烙印,让股票和债券占据主体的直接融资市场发展依然缓慢。为了能让中国经济安全渡过目前的风险累积期,必须从根子上拔除掉掣肘金融市场健康发展的诸多制度性障碍。

  眼下,股票市场熊途漫漫,年初机构纷纷预期的大牛市启动成为泡影。而接踵而至的GDP增速明显放缓,使得A股市场扮演拯救中国企业的难度加大。特别地,由于过去两三年,中小板和创业板批量上市,造假成风,不断暴露的股市欺诈行为,使得这两大板块泡沫风险累积到了崩溃的边缘。

  当此之际,发展公司债、企业债市场就成为资金饥渴的中小企业,能够抱守住的最后现实希望。债券市场的繁荣,有望稳定住一批竞争力颇强而资金紧张的好企业。不过,债券市场发展也同样面临着种种制度性困难。

  以公司债为例。自从2004年《中国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发布至今,作为重要的资金筹措手段,近6年来,虽然金融高官、专家学者不断呼吁加快公司债等市场的发展,但是长期停留在口头上的局面一直没有改变。

  公司债市场不仅仅受到强力的行政管制,发改委独掌审批权,而且在体制上始终难以推进,给以明确的地位认定都是奢望。正如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扬直言,“中国公司债市场的问题,主要是体制问题,不是技术问题。”公司债是用市场的手段规避市场风险的得力工具,可让人难以理解的是,用行政管理手段控制风险,却成了有关部门长期不愿抛弃的工作思路。

  三年前,我们错过了借助危机完成结构转型,纠正金融市场畸形的机会,这一次我们需要真正在直接融资市场的建设上实现破局,以期完成宏观经济的“软着陆”,同时实现金融体系的结构性纠正,而不是当GDP刚刚开始下滑之际,货币政策风向马上转变,再来一次货币泡沫催生的“增长”重复。

  □倪金节(财经作家)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王晔君】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