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中国粮食物种危机:外资急扩张 国内种业三十难立(4)

2011年06月14日 10:40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国制造“种业航母”

  为加快国内种业发展,国务院在4月18日正式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

  “这个‘意见’就希望把商业化育种能力,逐步地向企业转移,因为我们的研发能力大部分集中在科研院所。”万建民 认为,但像中国种业集团、隆平高科、登海种业、敦煌种业等等国内企业,他们有没有能力迅速地占领商业化育种市场,目前还很难说。

  李绍明也指出,转基因育种中,现在国内企业还不具备基因的克隆和构建这方面的能力;而将人工制造或克隆的基因导入到育种材料中,现在国内只有7~8家公司具备这种能力。

  万建民不无忧虑地表示:“现在如果科研院所让出这块阵地,希望国内这些公司去占领,而他们现在不具备这个能力、承担不了,那就是给孟山都 、先锋留下了一个真空,让孟山都们给占领了。”

  因此,万建民建议,国家应尽快引导、扶植、培育3~5家具有研发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的民族龙头企业,把国内的种子资源控制起来,保持国家对种业的主导权和控制权。同时,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种业竞争。

  “而且成立一个还不行,要有两到三个,这样才有相互竞争,并将现有科研院所的科技资源进行有效转移、整合。”万建民说。

  事实上,在业内人士看来,最要命的是“中国种子企业研发投入不足、创新能力不足”。目前,拥有研发创新能力的国内种子企业不到总数的1.5%,绝大部分企业研发投入一般在其销售额的1%,有的企业1%还不到,低于国际公认的“死亡线”。

  在研发投入上,跨国公司一般占销售收入的10%左右,有的高达15%~20%。如孟山都公司2010年销售收入为105.02亿美元,而研发投入高达12.05亿美元,先锋公司研发投入也高达16.51亿美元,甚至比一个国家的投入都多。

  万建民介绍说,过去,我国农业科研投入一直不足,只占农业产业GDP的0.6%~0.7%,甚至低于1%的国际平均水平。“现在国务院批准了农业转基因的一个重大立项,15年中央财政投入是120亿,就这点钱大家还嚷嚷‘多了多了’,多么可笑。”

  “还有,我们的企业都很小,不可能拿出更多钱来搞研发,而且它的投入都要10年、20年后见效。整体的研发投入少、周期长,让我们去跟孟山都、杜邦 先锋去竞争,你说我们有没有可能?”万建民直言道。

  对此,张铭堂也颇有同感。他建议,“国家应选几家有希望的、年轻、有潜力的公司,帮助他们很快地建立起高科技的科研体系,做大做强,成为中国领军的企业,这样才能和孟山都这样大的公司抗衡。”

  “我们应建立起一套能够适合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作物育种体系,这个时间可能需要10~20年,但是路走的对的话,可以追得比较快。唯有这样,我们在将来才有比较大的生存空间。如果我们跟在美国屁股后面跑,我们永远都在它的后面。”张铭堂表示。

  记者 汪孝宗I北京报道(本刊记者李小晓及实习生李倩对本文亦有贡献)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位宇祥】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