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遭实名举报股价应声跌停 伊利称举报信是诽谤

2011年06月14日 15:09 来源:北京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对伊利来说,昨天是“黑色星期一”。网上突然冒出一封署名为“伊利原董事长助理张三林”的举报信《内幕惨不忍睹:伊利被这样掏空》,致使伊利突然放量跌停。昨天下午,伊利集团发出声明称“诽谤信的内容纯属捏造”,伊利公司已就遭受网络举报一事向公安机关报案,呼和浩特市公安局开发区分局于昨晚7点正式立案侦查。昨晚,伊利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将于6月14日起临时停牌,待公司刊登相关公告后复牌。

  机构持股一天蒸发10亿

  伊利股份陷入“举报门”,最倒霉的是机构投资者。伊利股份一直是多家机构的“宠儿”,wind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31日,共69家机构持有伊利股份,持仓量总计2.94亿股,占流通A股的40.4%。“举报门”事件后机构采取了减持避险的操作思路。公开交易信息显示,昨日卖出伊利股份金额最大的5家席位中的4家属于机构席位,4家机构席位总计卖出伊利股份约2.03亿元,占伊利股份昨日7.6亿元成交金额的26.7%。

  记者了解到,伊利事件对于基金公司来说,是继“双汇发展”之后的又一个挑战。从重仓伊利股份的基金6月13日净值看,该股的跌停对基金净值影响非常明显,如持有该股比例最高的融通新蓝筹净值下跌1.18%,持有该股比例第二的嘉实策略净值也下跌了0.82%,跌幅均明显高于上证指数的0.18%。公开数据显示,包括华夏、嘉实、南方、易方达、大成等多家大型基金公司旗下的基金均将伊利作为一季度的重仓股。

  自从双汇事件以来,食品行业成为“雷区”,基金对食品行业股票的选择格外小心,不少研究员都已调低了对食品行业的估值。

  伊利称举报信是诽谤

  伊利集团为此声明:从6月12日15时左右开始,国内主要网络论坛先后出现大量针对伊利的诽谤信。诽谤信的内容纯属捏造,其目的是蓄意破坏伊利集团的正常经营。我公司已就此事向公安机关报案。后续事态进展伊利集团也将及时向社会各界通报。

  伊利公共事务部有关人士对记者说:“伊利从没有叫张三林的正式员工,也从没设置董事长助理一职”,“按举报材料,张三林是1938年出生,国家规定退休的年龄应该是60岁,也就是说他1998年就退休了,怎么可能知道2000年以后的事,并且这也不是一个人的行为,我们发现是不同的人选择不同的地方不停在各论坛发送”。事实上,举报信由来已久。有伊利员工告诉记者,每次当公司有新业务发展或人员调整时,类似信件便屡见不鲜,内容基本大同小异。

  昨晚,伊利又发出《伊利人致社会各界的一封信》,表示伊利集团从一个地处偏远的小厂发展到中国乳业的领军企业,在数十年的发展历程中,遭受了太多的风雨雷电,每一步都迈得异常艰辛。“真心希望各界一起努力,给伊利集团、给中国乳业塑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伊利的“江湖恩怨”

  1998年,伊利副总裁牛根生突然被当时的总裁郑俊怀扫地出门,此前,牛根生主管全国生产经营,业绩一直特别出色。牛根生白手起家,蒙牛因此诞生。有人说,蒙牛从诞生之日开始,就与伊利有着“天然仇恨”。

  2004年,执掌伊利20年的郑俊怀因被控动用公司资金落马, 2004年12月17日,伊利发布公告称,因涉嫌挪用公款,董事长郑俊怀等5高管已被刑事拘留;总裁潘刚先生全面负责企业经营工作。当时35岁的潘刚执掌伊利,被外界誉为临危上任的少帅,也被投资者寄予厚望。

  曾有人形容,在伊利的纷争中,郑俊怀相当于火枪手甲,牛根生相当于火枪手乙,二者相斗,让火枪手丙潘刚捡了个大便宜。而在牛奶大战中,也有三个火枪手:第一名伊利的潘刚,第二名蒙牛的牛根生,第三名包括光明的王佳芬以及众多的地方乳企。其中,潘刚与牛根生互视为最大挑战者,频频发难。

  记者杨滨 邵泽慧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王晔君】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