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政府采购:公共管理的最优制度选择

2011年06月14日 17:43 来源:中国财经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在经济学上,政府采购应该说是效率较低、效益也是较差的一种经济行为。那么,为什么还要选择它推行它——

  政府采购:公共管理的最优制度选择

  ——对话浙江省财政厅政府采购监管处处长钱国兴和政府采购中心主任毛激翔

  5月25日,浙江省财政厅政府采购监管处处长钱国兴在全国政府采购工作会议上交流发言时,直面社会上最关注的问题——为什么有些政府采购项目价格高、效率低、服务差或者质量低?他说,不容置疑,这些问题在部分单位、部分项目或者部分工作中是确实存在的。在政府采购领域存在这些问题,应该说是正常的。因为,政府采购在经济学上讲,是效率较低、效益较差的一种经济行为。

  既然是效率较低、效益较差的一种经济行为,那么,为什么国家还要选择它推行它呢?目前,我们又应当如何改进和完善它呢?

  政府采购≠买东西最便宜

  《中国政府采购报》:钱处,您很勇敢,您的发言一语道破政府采购的真实状态和我们努力的方向。

  钱国兴:政府采购价格高、效率低、服务差,这个问题现在存在,将来也很难完全予以解决,但应当予以正视。

  《中国政府采购报》:为什么?

  钱国兴:从经济学角度说,效率和效益的排列是:一是花自己的钱为自己办事儿,效率最高、效益也最好;其次,就是花自己的钱为别人办事儿,效益较好,但效率不是最好的;再者就是花别人的钱为自己办事儿,效率是高的,效益是不好的;效率最低、效益最不好的是花别人的钱为别人办事。

  政府采购就是花公家的钱为别人办事儿,因此,从经济学意义上讲,它相对于私人采购应该是效率较低、效益较差的。

  《中国政府采购报》:既然这样,那么,为什么国家还要选择政府采购制度并推行它呢?

  钱国兴:这个问题问得好。我理解,当初国家推行政府采购制度,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节约资金。在预算编制粗线条时,政府采购的节资率确实不低,一般在10%-20%,有的甚至高达50%以上。随着预算编制的科学化、精细化,以及产品等信息的透明和公开,政府采购的主要作用已不是节约资金了。作为国家行政管理和公共管理的必然选择,政府采购尽管不是效率最高、效益最好的制度安排,但它的规范化、透明化和程序化,恰好符合和满足社会及纳税人对于政务公开的诉求。此外,政府采购的另一目标,就是要实现其政策功能,利用政府采购更好地体现国家的意志和导向。

  其实,在西方国家,政府采购有时买的东西也并不便宜,但纳税人都认为这是为了公开、透明、规范、公平所应付出的正常成本,他们愿意承担。

  因此,可以说,政府采购是公共管理的最优制度选择。

  成就感较强 现在阻力更大

  《中国政府采购报》:钱处,您做政府采购管理工作几年了?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钱国兴:2002年开始,快10年了。应该说在推行制度方面的阻力跟大家的感受是一样的,较大。但同时,成就感也比较强。

  《中国政府采购报》:您觉得是2002年的时候阻力大还是现在的阻力大,或是不同层次的阻力?

  钱国兴:那肯定是现在大。

  因为,当时是政府采购制度刚起步的时候,大家都把这项制度设想得很美好,认为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好的方面,并不是把它往坏处想。大家认为,通过政府采购这种市场竞争的机制就能够买到好的东西,或者价格低廉的东西,而且通过相互监督制约的机制,还能够防治腐败。但是通过几年的发展,慢慢地政府采购的一些光环正在逐渐褪去,实际情况并不完全如此。

  特别是随着政府采购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和采购范围的不断扩大,政府采购的体制性、机制性矛盾日益突出,采购当事人对政府采购管理和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制度改革的风险和压力也正在不断加大。

  《中国政府采购报》:您觉得现在最大的新的问题是什么?

  钱国兴:对财政部门而言,目前最突出的是政府采购预算的编制问题。刚开始实行政府采购时,采购项目没有采购预算也可以直接操作,环境相对较宽松。政府采购法实施后,采购人实施政府采购项目时必须要有采购预算,如果没有预算,那就不得实施采购。这一条,现在在浙江省级预算单位中已严格做到,并且从近几年的部门预算编报数据中也可以反映出来。目前,我们省级单位每年编报的政府采购预算基本都占到财政一般预算的50%左右,采购预算比例已相当大,并且预算编制也相对比较细化。

  如果采购人年初考虑不周而漏编采购预算,那追加预算的程序会很严格,从预算编制单位申报到财政批复这么一个流程,至少要经过10多个人员,追加的周期较长。周期一长,采购人就不适应了,这自然而然就有意见,认为政府采购的效率很低,但原因却主要在采购人自身。

  现在有很大一部分是对年初预算的调整。比如原来编报的预算是买笔记本,现在笔记本不需要了,想去买打印机,这就涉及到预算调整的问题。预算调整,又要按照编制预算的程序一样去走。如果预算源头不解决,后面的国库集中支付又成问题,整个是一个链条。之前是不需要这个调整程序的,而现在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三项改革全面推行后,且三者又互为前提,相互制约,因此需要这么一个程序,但采购人就不习惯。这都是改革新出现的问题。

  另外,原来几天才做一个项目,现在是一天做几个项目。人手不足,我们就去搞政府采购的信息化,让机器去完成机器能完成的任务。

  搞信息化,刚开始绝对不会减轻工作量,只会增加工作量,增加工作量有好几个原因,其中一个原因是,信息化本身就是一个习惯的改变。另外,系统本身的稳定与完善也需要一个过程。这也是新的问题。

  老的问题还没得到彻底解决,新的问题又冒出来,新老问题交织在一起,所以,采购人的认同度就低了。但这些恰恰又都是现代财政科学管理的方向,必须坚持和不断完善。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王晔君】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