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6月14日公布了5月份重要经济数据,再创新高的CPI,显示出当前我国面临的通胀压力不小。而回落的工业数据,专家普遍认为是政策主动调控下的结果,因而对我国经济大幅下滑的担心不足为虑。
“工业产品和农产品价格上升预期构成了驱动通胀的核心,5月乃至接下来几个月的通胀水平将由此类因素主导。”世元金行高级研究员肖磊告诉记者。
肖磊认为,5月份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普遍下跌,市场曾预计将有助于控制输入型通胀,但事实是大宗商品价格的回落并没有在中国的消费领域得以体现,比如国际原油价格已经自高点滑落20%左右,但中国的成品油价依然处在历史高位。另外,再加上电价的上调,更加使得工业领域的成本预期上升,大部分工业产品产出价格自然会居高不下。
对于南方干旱及洪涝等诸多不确定因素引发的农业产出,许多人认为这类因素要传导并反应至实际的物价水平还需要一段时间。然而,肖磊认为,目前中国市场能够将信息迅速放大并快速传播,再加上市场资金的充裕,一旦有相关信息产生,资金就会即刻行动,所有的预期都将在短时间内转变成现实,对农业减产等的预期导致买盘的涌入,突然放大的需求量自然会影响现货市场价格。
尽管5月份CPI同比上涨5.5%再创新高,但是市场并不认为已经达到顶点,6月份CPI将继续上行的预期强烈。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认为,6月份估计达6%顶峰,之后缓慢回落。
肖磊认为,除了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价格难以抑制之外,中国的通胀压力可控性似乎在增强,包括对实体经济和中小企业的支持,都变得积极和长远了许多。但是,肖磊同时认为,要根本上解决通胀问题,按照目前的贸易余额和财政项目支出,再加上处于转型期的经济大环境,可能至少需要两年的时间。
控通胀,仍然是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面临的重要任务。
当前,我国经济出现了放缓的势头。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比4月份回落0.1个百分点。而此前公布的5月份PMI指数连续两个月回落。
去年6月份以来,工业生产基本上保持着13%至14%左右的增速,5月增速的回落幅度并不是很大。除了基数影响,主要产品产量还是处于比较高的水平,包括发电量、货运量以及钢材、铝材、水泥等产品生产产量都处在高位。这些都显示出我国工业实体经济仍然保持着比较好的平稳增长状态。
李迅雷认为,尽管工业增加值增幅小幅回落,但发电量增速还是小幅上升。整个经济回落速度不快,多项数据显示经济在可控范围。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在6月14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从5月份主要指标情况来看,尽管部分指标出现了回落,但是国民经济总体上仍然运行在一个平稳较快增长的区间,继续向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
盛来运称,这种放缓也有主动调控的影响,也就是说从政策上来讲,一些前期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退出回归常态以后,对经济增长会产生一定影响,这是一种正常反应。
从拉动经济增长的两大动力来看,需求并没有出现大幅下滑的局面。
投资在前5个月增速还加快了0.4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比较强。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速,保障房建设的推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消费虽然出现了连续几个月的回调,但是回调幅度不大。盛来运指出,由于汽车以及跟住房消费相关的产品销售受经济刺激政策回归常态的影响,出现了正常的调整。但是从消费增长的基本概念来看,比如城市化、消费结构升级、居民收入增长这些基本的支撑力量并没有发生变化。从消费角度来看,这个增速也是前期政策退出以后的一种正常反应。
交行金研中心研究员陆志明认为,消费需求继续放缓。近期房地产市场成交量持续低迷,汽车销量连续两月负增长。消费需求的下降意味着供给不足推高物价的压力已经下降。
盛来运表示,经济增速适当放缓,对于我们国家调整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控制物价过快上涨,都会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可能并不是一件坏事。
<作者>=记者 庞东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