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京沪高铁年底车厢内将可无线上网(组图)

2011年06月18日 08:09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昨日,媒体记者们踏上京沪高铁体验之旅,商务座车厢坐椅可以“变形”,乘客可以躺着。

运行的高铁列车上,一名记者在看材料。

乘务员面带笑容为乘客送水。

列车时速达到300公里以上,倒立的矿泉水瓶不倒。

  昨日,80余名媒体记者登上京沪高铁G13次列车,10时开动,10分钟内,时速达到300公里以上,最高时速304公里,本报记者全方位体验“贴地飞行”的高铁之旅。

  设施

  关键词:家居感 人性化

  细到灯光亮度

  走进车厢,左右2+2式的坐椅组合,约60厘米宽的过道显得比其他列车和飞机都宽敞。座位上方的行李架由磨砂玻璃制成,相比很多的列车的铁架,不用担心物品漏落;车厢之间的拉门也是透明玻璃,旅客穿行时,只需按动按钮,门便自动打开。与其他列车左右拉动的窗帘不同,京沪高铁上的窗帘为上下拉动。

  整列高铁为全沙发式坐椅,但最吸引人的还是商务座车厢坐椅,红色真皮材料,手感舒适。右手扶手处有按钮,可以将椅座分三种姿势,脚部还可加长。旅客可平躺在坐椅上,就像躺在床上,坐椅后部的罩壳,保证乘客一定的私密性,右手上部有一个可弯折的LED台灯,据介绍,台灯灯光的亮度会让乘客感觉有家居感。只是商务座车厢价格不菲,1750元。

  高铁有残疾人专用的洗手间,空间比普通洗手间宽大,坐轮椅的旅客不用推门,只需轻按按钮,门可自动开闭。还有婴儿护理台,内置在墙面中。轻轻一拉便可伸展出来,方便携婴儿同行人士如厕。

  服务

  关键词:亲切 文雅

  高姐不输空姐

  北京铁路局客运处负责人介绍,列车服务人员包括列车长1名,司机1名,餐服员5名,乘务员4名,保洁5名。高铁的乘务员被称为“高姐”,昨日,“高姐”们着装高雅,或深蓝色旗袍,或白色衬衣配以深蓝色马甲。车厢门前,她们笑露8颗牙;车厢内,如与旅客相对而行,高姐隔着很远便侧身避让,微微倾身,“欢迎”。

  登上列车前的培训环节,她们学习的项目不亚于“空姐”,京沪沿途24个站点以及沿线的人文地理她们要烂熟于胸,每个站点都掌握至少700字的知识。

  不同于普通列车乘务员的所有活儿一肩挑,京沪高铁专设保洁员,将“高姐”的工作解放。高铁上配有5名保洁人员,身上围着围裙。京沪高铁的保洁标准与五星级宾馆相当。每位保洁员随身带三块抹布,及时擦掉列车玻璃上的手印。

  高铁餐服人员中,还有少量男性餐服员。“餐车有许多东西比较重,需要小伙子们搬运。”一负责人说。

  消遣

  关键词:网络不通

  触摸屏看电影

  京沪高铁为商务座和一等座旅客免费提供报纸服务。有三种报纸可选。商务座左手扶手打开后,是一个比A4纸略大一些的可触摸液晶屏,可触屏看电影。目前液晶屏幕内还没有节目。

  带笔记本电脑的乘客,不用担心电池耗尽,列车每排坐椅下都设置有充电插座。

  列车加速期间,手机信号时有时无,无法拨出号码,但网络仍然可以上。当列车运行平稳后,手机信号稳定在3格,可以拨出号码,但通话时断时续。此外,使用3G无线网卡上网时,没有信号,不能上网。

  高铁设计建造方负责人称,高铁以300公里时速运行时,手机和网络信号会不太稳定。“一方面由于金属制造的车体对信号有屏蔽;另外新开高铁沿线的通讯基站配置不够完善,我们将与三大通讯运营商沟通,尽快完善线路周边基站配置。”

  该负责人表示,今年年末,京沪高铁将开始试验手机上网和WIFI功能,届时,旅客乘坐高铁也能顺畅上网。

  餐饮

  关键词:丰富 保鲜

  特备回民快餐

  京沪高铁餐车位于第9节车厢,可容纳38人同时用餐。车上的正餐分两种,包括保鲜正餐和冷藏正餐。保鲜正餐为4小时内做的,放在70℃以上的容器内保存,防止细菌进入,价格在30元以上。冷藏正餐放在列车的冰箱中,需要经过微波炉加热提供给旅客,保质期24小时,价格为20—40元不等。

  北京铁路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列车为商务座旅客提供免费正餐、饮料和小食品。正餐的种类根据季节等因素随时调整,还会在节日的时候推出特色正餐。“比如端午节时,会有粽子。”

  此外,考虑列车运行时的安全,列车厨房没有常见的炉灶,取而代之的是烤箱和微波炉。正餐的种类分为多种,价格分多个档次,旅客有选择余地。

  此外,列车还考虑到民族因素,特备了回民餐。旅客可以到餐车就餐,也可以在座位上用餐。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刘春瑞

  本版摄影/本报记者 郭铁流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今日微博热点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杨威】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