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免费午餐微博募捐超千万 民间慈善寻操作新模式

2011年06月23日 10:33 来源:中国广播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昨天(22日)是“中国儿童慈善活动日”。从2002年起,这项大型社会公益活动已经开展了九年。每年不同的主题,从关注失学,到关注健康,都在为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不断做出努力,而来自民间的慈善力量,正在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社会角色。

  邓飞这个名字,最近两个多月颇受关注,他利用微博呼吁为贫困山区的学生提供免费午餐,由此引发了一次全社会关注的爱心活动。这项事业能持续多久,民间力量和政府投入如何拧成一股绳?

  邓飞这个名字最近两个多月曝光率很高,他一手操办的“免费午餐”活动吸引了不少人的关注,有赞许也有质疑。一位记者,通过筹集资金要解决贫困地区中小学生的午饭问题,这事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邓飞说,看见孩子们的笑容让他们觉得,付出这么多是有价值的。

  邓飞:到今天为止我们在贵州、河南、湖南、广东、广西还有云南,大约5000个小朋友持续的稳定慈善的免费午餐。能够看到他们脸上有笑容,我们就很感动我们觉得我们做这个事情他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

  据调查,我国少年儿童的营养不良率在大城市中低于1%,在中小城市中低于3%,在全国一般农村中状况也有大大改善,但是在贫困地区的农村中,有超过30%的孩子现在仍然是营养不良。这其中,很多孩子因为贫困或者家远,上学的时候甚至吃不上一顿热乎的午饭。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秘书长卢迈,曾经深入调查我国贫困地区儿童营养状况,他认为,解决这个问题刻不容缓。

  卢迈:我们可以想象,再过20年30年,西部地区经济就发展了,也可以达到大城市这种水平,但是20年30年,我们要耽误一代人两代人。

  邓飞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在我国中西部九年制义务教育学校的学生一共有2600万,按照目前每人每餐3块钱的标准,一年就要200个亿。如果只通过民间公益组织或者志愿者来完成这么庞大的事业,几乎是不可能。

  目前整个免费午餐计划已经筹款1200多万。按照计划,免费午餐项目在每个学校开展都要一次性投入足够两年的伙食费,这些钱并不禁花。邓飞感觉压力很大。

  邓飞:一方面我们继续的通过微博通过媒体来展现小朋友的困境,来争取更多的筹款。第二方面,我们也开始利用其它的媒体新工具,我们实现一个更加稳定的筹款,譬如说我们做一个淘宝店,去卖我们的虚拟产品,还有很多明星捐的物资,如果顺利的话这个淘宝店一年也会帮我们筹募2000多万的资金。

  而另一方面,慈善募捐的透明度和监管问题,成为这样的民间慈善活动能否长久发展下去的关键。

  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顾晓今:现在想邓飞他们对农村孩子进行免费午餐,我觉得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当然动员社会的这种捐款,是需要一个合法的途径的。那么邓飞他们这样草根的组织,在遇到了凑款当中,能够怎么样更好的管理善款,给大家一个公信度这样的一个问题。

  这个时候,有人伸来了援手。湖南省新晃县在邓飞团队的带动下,决定从办公经费中挤出一部分钱,给每个学生午餐补贴1块钱。无独有偶,广西南宁等地也相继有政府部门决定出钱来解决孩子们的午饭问题。新晃县教育局局长姚斌认为,尽管困难很多,解决贫困孩子午饭问题这个担子,最终要由政府接过去。

  姚斌:我们是一个学生补贴一块钱,全县算起来每年大概三四十万。这个事应该是我们政府为主来承担这个事。

  邓飞说,他进入公益界时间不长却感触很多。通过和政府部门的合作,邓飞给出了一个建议。

  邓飞:政府对慈善的公益力量,能够慢慢的接受了,但是还是缺乏制度性的支持,以后我们的公益项目政府是不是可以采购他们的服务,其实他对政府是很有帮助的。

  最近几天,邓飞正在贵州的大山里继续忙碌免费午餐的事情,不过这次与以往不同,邓飞说,现在他们找到了一种更稳定、有效的操作模式。

  邓飞:从去年以来,中国青基会和九阳公司,他们做了一个项目叫爱心厨房,爱心厨房就是在很多学校里建食堂,提供设备帮助他们建食堂,我们就看到建好食堂以后我们就把免费午餐嫁接过来,这样我们就实现了一个很好的资源的整合。这两天我们也达成了一个初步的协议,政府继续提供两块五的午餐补助,九阳和青基会来做厨房,我们免费午餐再提供一个小朋友一块钱的午餐补助,这个小朋友的午餐他的大米是从家里带过来的,那实际上家庭也在履行这个职责,这样我们就实现了政府社会家庭,对小朋友联手合力的一个保护,这是我们免费午餐两个月以来我觉得最大的一个胜利、成功的地方。

  (记者舒晶晶 实习记者张亮)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何敏】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