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6月26日电(记者 俞岚)中国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戴相龙26日表示,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是“理所当然”的事。他并预计,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大概需要15到20年的时间。
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办的“第二届全球智库峰会”上,这位中国央行前行长说,中国经济占世界经济的十分之一,外汇储备占全球的三分之一,中国也是最大的金融债权国,“这样的货币成为国际货币是理所当然的,这不仅对中国有利,对于完善国际货币体系也是有利的。”
对于人民币的国际化,戴相龙认为,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以经常项目可兑换为基础,使人民币成为国际贸易的结算货币;第二个阶段,扩大对境内外合格投资者投资联动,全面推进国际货币的双向流动,使人民币成为全球重要的投资货币;第三个阶段是实现人民币国际化,使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
在戴相龙看来,人民币国际化是有数量标准的,量变才能质变。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关键一步是“要达到世界储备货币的一定比例”,他说,“这个比例应该是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例。比如10年以后,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比重达到15%,世界储备货币中人民币就占到15%,这才算得上真正的储备货币。”
要完成人民币国际化的“三步走”,戴相龙认为,需要15年到20年的时间。“在这期间,我们希望到2015年人民币应该成为SDR(特别提款权)的重要货币。”
SDR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创设的一种储备资产和记账单位。一旦成为SDR篮子货币,将使人民币在交易市场广泛使用。在目前的SDR一篮子货币组成中,只有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
戴相龙表示,中国过去的金融改革主要是防范风险,今后,改革的重点应转入国际化,围绕人民币的国际化进行利率、汇率改革,使更多的中国金融机构走向全球。
他同时提出,中国应大力发展香港等地人民币离岸市场,并到2020年把上海基本建成国际金融中心。(完)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