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中国经济是否存在滞胀的可能?

2011年07月04日 09:38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通常情况下,判断经济会不会出现滞胀,主要看通货膨胀率会不会高于经济增长率。笔者认为,中国的物价上涨与经济增速虽然仍有一定的差距,不足以构成经济滞胀。

  但目前所采取的措施,似乎并没有考虑到经济滞胀的风险,一味地收缩流动性,银行的资金面十分紧张,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影响十分巨大。前者因为流动性依然很宽裕而存在继续上涨的可能,后者则因融资难度越来越大而存在继续下行的可能。如此,通货膨胀率与经济增长率就越来越接近,并有可能出现逆转。

  在近日召开的“第二届全球智库峰会”上,经济学家围绕中国经济是否存在滞胀可能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虽然多数经济学家认为中国经济不存在滞胀的可能,而主要是如何防止通货膨胀,但是,在特定的经济环境下,“少数”往往会战胜“多数”,成为“真理”。

  就中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5月份的CPI为5.5%,而经济增长率仍保持在9%左右,虽然各方都在预测,6月份的CPI会再创新高,但是,要超过经济增长速度,显然还没有可能。那么,这是否就意味着中国经济不可能出现滞胀现象呢?

  众所周知,通常情况下,判断经济会不会出现滞胀,主要看通货膨胀率会不会高于经济增长率。如果通货膨胀率高于经济增长率了,滞胀的风险也就出现了。需要引起注意的是,我这里所说的是“通常情况下”。如果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特殊情况,或者存在一些特殊矛盾,也就不能简单地用通货膨胀率与经济增长率的关系来判断了。

  就通货膨胀而言,虽然中国目前的物价形势总体还处于可控范围之内,且普遍认为,从7月份起价格可能会进入下行通道。但是,三个方面的因素却不能不引起重视。一是全球性通货膨胀压力依然很大,输入性因素不会在短期内消失,对中国遏制通货膨胀形成了不小的外在压力;二是国内物价结构性上涨矛盾依然十分尖锐,主要表现为政府定价产品,如水、电、气等要求涨价的愿望很迫切,上涨的内在动力也很强。同时,工资上涨的压力很大,对企业成本的影响很大,不仅通胀预期会变得越来越强烈,经济增速放缓的预期也会变得越来越强烈;三是社会资本的数量很大、出路很少,且政府的引导和分流力度不够,对价格的非规范性影响隐患很大,特别是对农副产品等价格的炒作,极容易形成对价格的强大推力。而有关方面对各种炒作行为的控制和打击,似乎也缺少办法和手段。

  也正因为如此,物价上涨速度不会那么快就进入下行通道。即使进入下行通道,也有可能会出现反复,且反弹力会更强。因此,价格高位运行的态势不会出现明显改变。

  而就经济增长情况来看,随着前几个月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许多国际机构和外国政府机构都下调了中国经济增长预期,认为中国今年的经济增长率可能会保持在8%左右。如果这样的目标能够如期实现,应当说,也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对中国目前的经济增速情况,必须科学分析、客观评价、正确判断,实事求是地看待中国经济的增速,而不要盲目地认为经济增速快于通货膨胀率就认为经济不会出现滞胀。

  而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是,虽然目前的经济增速仍处于世界最高水平,但以中央提出的经济转型、结构调整的标准来衡量,经济增长的实际水平应当没有数据所表达的那么高、那么好。至少,政府投资和房地产开发对经济增速的影响仍然偏大,在经济份额中的比重依然偏高。而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也依然太慢,经济的运行质量依然不高。

  正是基于这样的判断,笔者认为,中国的物价上涨与经济增速虽然仍有一定的差距,不足以构成经济滞胀,但是,如果把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中的影响因素剔除,问题可能就不这么简单了,经济滞胀的风险也就存在了。谭浩俊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杨威】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