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探访小企业融资之二:江苏创设小企业金融专营机制

2011年07月15日 13:4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网7月15日电(记者 贾靖峰)“我的第一笔贷款是1000万人民币”,这可真不算小额贷款了,尤其是对于2008年一个年产值仅有两三百万元人民币小公司来说。但是,卢旭坤拿到了这笔贷款。

  “卢旭坤”们的成功案例

  卢旭坤,一个略带书生气的技术型老板,目前执掌年产值1亿元人民币的扬州普利特化工技术有限公司。在江苏扬州文昌中路的写字楼内,卢旭坤谈起创业经历。2003年,卢与3个有化工技术背景的年轻人组建了这个小公司,对此前接触的德国设备进行解剖和反向测绘,研发了连续聚酯生产线(PET),可用于涤纶、饮用水聚酯瓶等,材料用途广泛。

  生产技术虽先进,却找不到销路,国内市场几近饱和。生意黯淡的时候,卢便坐在办公室上网寻找国外客商,供货信息发布后,这间步履维艰的小公司接到了来自印度的不少反馈,他们意外获得了来自印度的第一笔订单,更意外的是,订单规模达到800万美金,承接这笔订单的资金缺口为1000万人民币,4个股东四处急寻项目启动资金,屡被银行拒之门外后,他们准备找地下钱庄借“三分利”的高利贷款。此时,他们看到中国银行扬州分行的小企业贷款广告,尝试接洽。

  1000万人民币,贷给一个捉襟见肘的小公司,有“蛇吞象”之嫌。就资金量而言,也不能算是小额贷款,而是贷给小企业的大额贷款。这间印度公司能否完整支付800万美金的货款,将直接决定银行发放1000万人民币贷款的风险。中国银行扬州分行负责人对记者表示,他们当初审核这笔贷款,利用了中国银行在印度的分支机构优势,考察这笔订单的安全性,查明这家印度公司是印度三大纺织企业之一,货款有保障,于是果断放贷,目前,卢旭坤的公司专门向客商提供化工聚合、化纤的设计、技术服务及工程承包,年产值1亿人民币,2010年实现净利润1000万元。

  有了“卢旭坤”们的成功案例,中行扬州分行于2009年 5月成立了中小企业业务中心,并向管辖支行派驻钻石营销小组,形成了“分行设中心、支行有小组”的垂直管理架构,成功复制了以“钻石团队”营销和“信贷工厂”标准化流程管理为核心的“中银信贷工厂”中小企业业务新模式。

  据介绍,截至2011年5月底,中行扬州分行中小企业新模式下已审批客户543户,金额达25亿元,中小企业有效授信客户从2009年5月的23户发展到443户(时点有余额客户400户左右),授信余额从1.03亿元增加至18亿元,中小企业授信占全部公司授信占比达18%,增速明显高于全行贷款平均增速,资产质量良好。

  创设小企业金融服务有“三招”

  江苏银监局扬州分局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 2011年5月末,该市小企业人民币贷款余额为391.24亿元,比年初增加48.33亿元,占全部公司类人民币贷款增加额的57.42%,增长14.09%,高于同期全部贷款增幅5.65个百分点。扬州在创设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上探索出了完整机制:

  其一,四“单”,即单列信贷计划、单独配置人力和财务资源、单独客户认定和信贷评审、单独会计核算。继2009年3月建行扬州分行成立扬州第一家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以来,扬州已有5家大型银行、2家股份制银行和2家城市商业银行按照“四单”原则成立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包括专营中心、信贷工厂、离行式经营三种模式。

  其二,三“表”三“品”。根据小企业融资需求“短、小、频、急”的特点,扬州银行业金融机构借助信贷管理信息系统,采取以“三表”(电表、水表、海关报表)等现金流管理为重点、以“三品”(人品、产品、押品)等企业综合素质为基础的信贷审查模式,对不同的小企业授信产品,分别制定相应的标准化授信业务流程,明确各业务环节的操作标准和限时办理要求,实行前中后台业务专业化、标准化处理。建行扬州分行引进淡马锡“信贷工厂”模式后,中小企业贷款审批由原来的10个工作日缩短为5天,最快的只需要3天。

  其三,六“可”。银行按照“程序可简、条件可调、成本可算、利率可浮、风险可控、责任可分”的原则,适当提高小企业金融服务的风险容忍度,尽量降低准入门槛,推出了流动资金循环贷款、最高额抵(质)押循环贷款、“企业+农户”联合贷款、担保公司贷款等品种,实行小企业金融服务套餐化和服务产品系列化,对小企业进行综合支持,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如高邮农商行勇于创新,对高邮三湖蛋品、华富电池两家企业发放了2500万元商标权质押贷款。工行扬州分行推出了“网贷通”小企业网络循环贷款业务,企业在办理一次授信后,通过工行网上银行,足不出户就能实现提款和还款操作,随贷随还,大大降低了企业的财务压力,解决了小企业“短、频、急”的资金需求。(完)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唐伟杰】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