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听证专业户”在替谁打酱油?

2011年07月18日 13:18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因多次参加价格听证会,参会时基本上支持政府涨价,成都四名听证代表被网友指为群众演员。其中,年过六旬的胡丽天,过去七年约参加过20次听证会,廖冰虹至少参与了18次听证会。(7月17日《现代快报》)

  诚然,涨水价,你支持!涨的士价,你支持!摇号购车,你还支持……逢听必涨、言听计从,这几人确实难洗“听证托”之恶名。

  但笔者觉得,简单地把矛头指向“听证专业户”,没有抓到问题的本质。说白了,这四名代表只是群众演员而已,是上瘾了的群众演员,是会说话的木偶,不找出导演是谁,谁在幕后操控,即便把四人骂死又能如何?

  我们看到,胡丽天过去七年约参加过20次听证会,廖冰虹至少参与了18次听证会。众所周知,遴选听证代表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但胡丽天、廖冰虹的被选中率为何如此之高,相关部门真正遴选了吗?或者说在大范围内遴选了吗?如果遴选很科学,遴选范围很大,胡丽天之流怎么可能拥有如此之高的出镜率?

  而且,一个正常的人,当政策危及了自己的利益,比如涨水价了、涨停车费了,就会本能地反对甚至抵触,但胡丽天等人却不分青红皂白地支持,这是为何?是不是相关部门的授意,或者说与相关部门达成默契?因为,就公众的个人体验看,组织者找托、找群众演员并非新闻。

  毋庸讳言,当前不少听证会已经失去了公信力,有人直称“听证会就是当今最大的情景喜剧”。听证会制度的设计初衷良好,刚从国外引进时,被视为公共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重要制度创新,由原来政府在公共决策过程中“独唱”,转向政府、专家、大众在决策过程中“合唱”。之所以异化,不只是听证代表出了问题,而是相关部门的思路出了问题,他们压根就把听证当做一种形式,诚如北京大学教授王锡锌所称,“在实践中,一些听证会成了精心裁剪的时髦而华丽的外衣,被用来打扮、包装政府部门的决定。”

  听证托注定被人鄙薄,但要改变当下听证会的弊端,还需要从制度上破冰,打破权力运作的封闭性,真正扩大公众的参与性,正如有学者所称,应充实公民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监督权,打破行政垄断格局,构建一种公众和政府相互倾听、学习、信任的公共治理关系。

  王石川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何敏】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