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本土品牌变身洋品牌路径多 打擦边球难定性欺诈

2011年07月18日 17:4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上海工商部门已封存了上海一家“达芬奇家居”仓库内的233件卡布丽缇系列产品,并正式对该案立案调查。汤彦俊 摄  

  中新网7月18日电 达芬奇家居在“假洋品牌”风波中愈陷愈深,其各项经营活动目前正在接受北京、上海、广州等多地工商部门的调查。事实上,作为一个“奢侈品牌”,达芬奇的受众范围极小,事件之所以受到关注,原因在于人们希望弄清楚,市场上类似达芬奇这样的“假洋鬼子”为何那么多,这种行为是否是合法的?其中有没有监管缺失的缘故?

  变身洋品牌的多个路径

  利用公众对外国品牌盲目追求,但又对具体信息知之甚少的弱点,一些国内商家采取各种办法将自己包装成合法的外国品牌,大打擦边球,钻空子赚消费者的冤枉钱。除了达芬奇“保税区一日游”的办法外,本土企业变身“假洋鬼子”主要通过三种方式:

  1、在国外注册公司,以外国品牌身份在国内生产经营。在外国注册公司,通常需要提供固定办公地点、法人也应为该国公民,但市场上有一些专业代理公司可以轻松处理这些问题,尽管需要支付一笔不菲的代办费,但对取得洋品牌身份后获取的利润来说,不过是九牛一毛。

  2、在国外注册商标,然后转给国内公司。申请人只要将地址、商标图样等基本信息提供给专业的商标注册机构,就可以在国外注册商标,费用仅在万元左右。例如今天3月被央视曝光的“意大利服装品牌”卡尔丹顿,先是在国内注册,之后以老板个人名义在意大利申请商标,之后又将意大利商标转回公司。其操作手法也是不少空壳洋品牌的共用模式。

  3、商标注册为洋名,在广告宣传中自称洋品牌。这一做法尽管“技术含量”很低,但同样屡试不爽。例如,常在大商场销售的吉诺•里兹服装近日就被央视曝光根本就不是意大利品牌,也未在意大利注册,是地地道道的中国牌子,注册地为北京门头沟八亩堰村。

  国产洋品牌难定性欺诈

  假洋品牌被媒体揭露后,除了承受一阵哗然谴责外,鲜有遭到法律惩罚的案例,由于擦边球打得好,这些假洋品牌很难被定性为欺诈。

  例如,一个生产销售都在国内进行的本土品牌,如果它在广告中宣称自己是某外国品牌,而其商标确实是在该国注册的,那其实也说得过去。其缺陷可能只在于未向消费者说明情况,涉嫌侵犯知情权。但侵犯消费者知情权又是国内监管最为缺失的环节之一,亦是最难定性的部分。因此这些事件大多会随着时间的流逝不了了之。

  类似达芬奇将产品运到保税区“一日游”后,以进口身份再运往各地销售的做法,家具协会理事长朱长岭在接受东方早报采访时就坦言,产品从中国出口,再进口到中国,其实是合法的。达芬奇的问题只是在于未将产地注明。模糊了“进口”和“原装进口”的概念,使消费者受到误导。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李建宗】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