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介绍,据广东省近三年电梯事故情况通报显示,17起电梯事故中属无证上岗或违章作业的占7起。业内人士指出,电梯维保作业人员无证作业、违章作业等现象时有发生,集中表现在一些企业将大量业务转包给无证单位,自己则成为皮包公司;一些企业为节省人工成本,聘用无证人员;在维修现场不进行安全确认等等。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不少电梯维保人员素质极差,很多人都没经过培训、不具备专业技能,一家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电梯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在一些官方认定的培训机构,只要交1000多元培训费,再经过一次走过场的考试后,就可以拿到《特种设备操作证》,上岗工作。
“据统计,在众多导致电梯安全隐患的因素中,因日常维护保养和使用不当引发的隐患和事故竟高达60%,形势不容乐观。”广东省特种设备行业协会在调查中发现,部分维保企业在维保时漏项、缺项,具体保养时往往敷衍了事,甚至一些使用单位与维保企业联合作假,欺骗监管人员,此外,有的维保企业不能按照规定的项目进行维护保养。
据某城市质监人员介绍,曾经发生过因保养人员对配重轴承6个月不加油润滑致使轴承失效导致承重轴磨断的情况。有些人则怀有侥幸心理,“电梯出现故障才去修”,以维修代保养。
行业监管
建议建立“问责制”
广东省特种设备行业协会建议,建立问责制,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人,一旦出现事故或问题,相关责任人都要被“问责”,承担相应责任。同时完善立法,严格监察,重拳打击违法违规维保企业。
广州市特种设备行业协会电梯委员会余国勋则建议,监管部门应加强监管,协会加强行业规范。据其透露,在北京地铁事故发生后,该协会将会对旗下会员单位及时沟通事件,或举办安全培训,加强宣传安全知识的培训。
◎政策动态
拟提高维保企业准入门槛
记者获悉,电梯安全问题近年来也越来越受到监管部门的重视。据国家质检总局提供的资料显示,截止2010年底,我国共有电梯162.85万台。“近年来,电梯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今年以来国内电梯事故还出现上升的趋势。”
今年6月1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关于电梯安全监察工作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其中对电梯维保工作特别提出要“提高质量”。质检局要求,各地在制定现场监察计划时加大对电梯维保单位的监督检查力度,重点检查以下内容:一是半月、季度、半年和年度等维保记录和内容是否符合要求,维修记录、应急救援记录是否完整并符合要求;二是制定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并开展救援演练情况,是否设立24小时维保值班电话并保持畅通,是否能够在规定时间内赶到现场实施救援等。“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责令维保单位整改,问题严重的要依法暂停、吊销其相关许可资格。”
同时,质检局还提出,将提高维保单位市场准入条件,同时加大证后监督检查力度,完善维保单位退出机制,促进合理维保价格机制的形成;加大对降低维保质量的单位依法依规从严处理,规范电梯维保市场。
南方日报记者 欧志葵
实习生 熊汉玲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