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出租车调价听证会召开,为了这个调价,坊间讨论早已引爆。按照过往听证即听涨的惯例,日益聪明的民众往往是不希望开听证会的。如今听证会还是如期进行了,尽管“主流意见”同意方案,但民间讨论已经将民心所向表露得淋漓尽致,即使到后来证明仍是“螳臂当车”,也足以让政府部门警醒。
听证会暴露出来的种种弊端不一而足,比如成本核算、物价局角色、听证方案、听证代表身份等等。但只要法律支持,以后还会开下去。作为戏剧化反讽的是,成都4名“价格听证专业户”近日被网友曝光,这4人因多次参加听证会,对涨价总是投赞成票,被网友质疑是“听证会群众演员”。
听证代表由物价局主持抽签,而不是选举出来的,这是代表资格问题的症结。按规定,听证会25名代表人数中设有10名消费者代表,如果这样硕果仅存的听证代表还是有问题,有角色冲突的话,那么谁来代表民意呢?长期关注广州交通问题的韩志鹏这次是候补第二名,本来大家对他发炮还是有所寄望,可他还是没有机会进场,被赶了出去。剩下的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消费者能否顶得住利益集团的强势,令人担忧。
成本核算是物价局去做的,调价方案又是物价部门有份参与的,这种先天的缺陷只能导致大家对一个来源诡异的方案发挥想象力。人们必然认为:调查之前,结论早已预设,所谓调查不过是自圆其说。作为关键之关键的成本核算,从来就没有成功拦截过方案的推出。作为听证代表,当然不可能像政府部门那样去进行详细的调查。无论是公务员、专家还是市民,都只能从零碎的个人体验去表达观点,大家很容易就会被看不懂的成本报告“雷倒”,甚至无言。
利益集团为了抢夺话语权,达成涨价的目的,不但会拉拢物价部门,还会千方百计把自己的成员以各种面貌塞进仅有的市民代表中。如果报名参与的市民少,那么客观上也就增加了利益集团的中签率。从以往媒体报道的听证会怪现状就能看到,总有部分“市民”慷慨激昂反对涨价,最后却对方案表示原则同意;有的专家代表看上去很中立,最后又是原则同意;有的公务员代表很尴尬,不知是代表单位还是代表自己,往往出言谨慎。至于经营单位,当然是支持涨价的,参与陈词完全是浪费时间,因为听证方案已经表达了他们,不该反过来占用听证代表的名额。
听证代表如何能真正代表民意,这是一个无法绕开的问题。许多代表的真实意见不被记录,最后抽象成物价局的统计就是反对或支持,再把方案最终定夺的皮球踢回给市政府。时间冲淡一切后,就正式开始提价。我们的代表如何努力,都几乎无法阻止这个宿命。听证代表制度危机出现,再次印证了听证会确实已经沦为了一场不得不看的秀。
耀琪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