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运动品牌不约而同涨价 消费者对不买账销量下降

2011年07月28日 10:53 来源:杭州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运动品牌不约而同涨价消费者对不买账销量下降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运动品牌“涨”声响起来

  “现在的运动鞋一季比一季贵了,以前200多元就能买双国产品牌的运动鞋,现在没有300元拿不下来,和国外品牌的价差其实已经不大了。”从事审计工作的消费者李阳说。

  记者从部分国内运动品牌企业获悉,新一轮涨价正在行业内酝酿。李宁公关事务经理徐瑞坤向记者证实,李宁第四季度订货会于6月底结束,其中服装和鞋产品的平均零售定价增长均超过10%,相较今年上半年订货会8%的涨幅,成本因素令价格又走高了不少。

  另外,安踏公司一内部人士透露,公司可能会在四季度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价格。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运动品牌年内第一次涨价了。早在今年3月底,耐克“领涨”引发多个国内品牌“跟风”上调产品价格,部分产品价格涨幅达两位数,连续两次提价后,运动品牌的价格已经是“一山比一山高”。

  面对国内运动品牌掀起的这一轮涨价风,消费者纷纷表示“伤不起”。

  尽管服装企业均声称涨价源于成本压力,“不得已而为之”,但这种“登高一呼,应者云集”式的全行业涨价还是令消费者“很受伤”,更让不少人联想到此前的日化巨头联手调价。消费者不禁疑问:各家企业涨价何以如此“步调一致”?

  记者发现,曾经是运动品牌上一轮调价的主要推手——“疯狂的棉花”价格事实上已经从高位回落,难以成为运动品牌涨价的理由。一季度支撑多个运动品牌涨价的主因已然站不住脚,国内运动品牌此时选择再度调价,令人意外。

  与此类似,作为服装原料之一的化纤价格进入第二季度后也有明显的下降。

  另外,此前“用工荒”导致江浙纺织企业用工成本大幅提高,进入二季度之后也已经维持在稳定的水平。

  “事实上,运动品牌的品牌附加值在其价格中所占比例较大,因此其利润空间足以消化由于各项成本上涨带来的压力,各品牌选择在当前这个时点涨价,一来可以将成本压力作为理由,弱化消费者对价格上涨的敏感度,二来也能够借此提高利润率,保持领先地位。”中投顾问轻工业研究员朱庆骅说。

  屡屡提价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市场销量。以李宁为例,涨价令其今年第二季度服装和鞋类产品订货数量分别下降超过7%和8%。

  告别“被”涨价需多管齐下

  记者发现,尽管“成本推动”因素不可忽视,但细细算账,部分为了维持高利润率而涨价的企业,仅仅是将这“受不了”的人由股东换成了消费者而已。

  “国内运动品牌销量的增长,很大程度取决于其与国际运动品牌相比较低的价格优势,但通过几轮价格的上调,这种价格优势已逐步削弱,部分款式的国内运动鞋价格与国际品牌阿迪达斯、耐克的价格相差无几,这将使其销量受到一定的冲击。”中投顾问研究总监张砚霖说。

  业内专家指出,在与国际品牌的竞争中,国产品牌要认清自身定位的目标人群,不能轻易跟风涨价,要“保质又保价”。本土品牌应对价格调整慎之又慎,不能“一线涨我也涨”。确实需要调价的时候,对调价时间、调价范围、调价区域都要有一个明确的价格梯度,以减少消费者的流失。

  “加快推出新品也可以提高利润率、对冲企业成本上升的压力,这对服装企业来说至关重要。这不仅更容易满足消费者的购物心理和购买欲望,加快企业的存货周转速度,更能通过渐进的方式增加消费者对价格上调的接受度。”品牌推广研究机构“关键体育”总裁张庆说。

  更有专家认为,当前物价上涨压力较大,在全民“抗通胀”的时代,负责任的企业除了涨价,还应该探索其他渠道消化成本,相关部门在营造良好的流通环境、为企业减负等方面也应有所作为。(据新华社)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王晔君】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