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水产品近期加入涨价行列 鱼价是否会蹈肉价覆辙?

2011年07月31日 05:53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水产品走俏,价格全线“飘红”,但总体涨幅明显趋缓

  7月25日一大早,南昌市广润门街道农贸市场。

  经营水产品的摊主余女士正是最忙的时候,进了不久的货已经卖出去了一大半。虽然做了多年的水产生意,但这段时间的价格上涨还是让她有些意外。“从6月份就开始涨,最高的时候一斤鲫鱼卖到了将近10块钱,草鱼都到了8块。”

  “现在猪肉价格那么高,本来想买点鱼吃,谁知道最近鱼价也是一个劲地涨,幸好还不是特别贵。”听到记者与摊主的对话,刚刚挑完鱼的南昌市民陈女士接过了话茬。

  江西省渔业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上半年,全省水产品市场零售价格指数为110.47,同比上涨了10.47个百分点;全省水产品批发价格指数为109.46,同比上涨了9.46个百分点。

  此外,大多数水产养殖品种的塘边起水价格也比去年同期平均上涨7.97个百分点,仅有包括蛙类在内的5个品种价格略跌。南昌县畜牧水产局局长李家跃告诉记者,全县100亩以上的连片水面接近7.3万亩,主要养殖四大家鱼。“往年塘边价一般就是3到5元,今年能卖5到6元,这样的涨幅的确是比较少见。”

  据江西省价格鉴证监测管理局监测,目前多数水产养殖品种尤其是淡水鱼类仍然比较坚挺,而且继续小幅上涨,但总体上涨幅明显变缓,逐渐趋于稳定。

  渔业因灾减产,成本上涨传导,涨价更多是市场自发调节

  上半年,长江中下游省份遭遇冬春连旱,而后又出现旱涝急转,渔业损失巨大。江西省拥有全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旱情最严重时,往年烟波浩渺的鄱阳湖水面一度缩小至400多平方公里,大量鱼类死亡,很多产卵困难。

  来自农业部的统计数字显示,江苏、安徽、江西、湖北和湖南等五省受旱养殖面积1396万亩,损失成鱼和鱼种77.4万吨、水产苗种311.5亿尾;6月份旱涝急转导致渔业生产再次受灾,湖北、湖南等9省(区)养殖涝灾面积约325万亩,损失水产品约28万吨。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南昌县三江镇的洪洲渔业养殖基地,虽然水面没有干涸,但不断降低的水位也给鱼类生长带来了大问题。“那么多鱼挤在一起,密度一下增大了好几倍,投了饲料鱼也不会吃,基本上就停止生长了。”在负责人魏少锋看来,水产价格上涨的确与今年反常的气候有很大关系,但不能完全归咎于此。“别看价格高,但各方面的养殖成本涨得更快,原来每月1000至1200元的人工费,这两年要1700至1800元;同样品牌同等品级的饲料,一吨与去年相比也涨了两三百元。”

  江西省渔业局负责人表示,目前部分水产品的价格变动属于“被动性”上涨,“因灾受损减产,成本上涨传导,再加上以猪肉为代表的畜产品价格过快上涨,使得作为替代品的水产品价格出现上涨。”

  天气炎热水产品需求量增大,去年出塘的商品鱼已经基本卖完,而7、8月间是淡水鱼长势最快的时节,不会大量上市,再加上6月下旬以来,随着渤海、黄河、东海等海域陆续进入休渔期,海产品市场供应量减少,这些因素客观上也造成了市场供应量相对不足,造成水产品价格上涨。

  “当然也不排除一些养殖户囤积不卖,但这种情况绝对是少数。”神龙渔业负责人龚小荣认为,涨价更多的是市场自发的调节。

  鱼价后市总体稳定,稳步微涨,应该不会大起大落

  “随着中央渔业救灾资金的全面到位,渔业生产将逐渐恢复,水产品产量也将稳中略增,水产品价格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整体稳步微涨。”对于水产品市场下半年的走势,江西省渔业部门做出了这样的预测。

  7月12日,“一江五湖”渔业资源修复同步增殖放流行动在全国范围内同时开展。江西省投入5000万元资金,累计同步放流4亿尾(只)水产种苗。按照计划,今年江西省还将继续开展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加大渔业资源修复力度。

  受访的养殖户也普遍认为,水产品价格不会像猪肉那样出现大涨大跌的态势。“按照水产养殖的规律,春节前后,来自本地和外地的水产品就会大量上市,供应不成问题,这段时间的这种涨幅应该不会持久。”

  在水产管理部门工作了20余年的高级工程师陈斌云也认同这种判断,他介绍说,水产品不像其他种养品种,即便价格不合适,也不用担心生长期到了而急于清塘上市。“养殖户的自由调整空间也会大一些,这也是鱼价一直以来相对稳定的原因之一。”

  江西省渔业局负责人分析,目前的水产品价格基本上还是处在一个合理的区间范围内。“如果水产行业也像畜产品一样出现周期性的‘过山车’现象,不仅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损害养殖户利益,最终也会影响到消费者。”

  为促进水产行业持续稳定发展,江西省渔业主管部门近年来积极推行养殖证制度,想方设法解决养殖户贷款难题,注重品牌营销,积极开拓省外市场。未来,江西省将更加注重提高科技含量,做强做大水产行业,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更好的水产品。 本报记者 卞民德 吴齐强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吴博】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