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二十来天,我省棉花将陆续进入采摘期,对夏津棉农许德荣来说,过去一年棉价如坐“过山车”的行情他仍历历在目:去年“开市”,籽棉仅卖3.3元一斤,此后却出人意料地一路飙升,11月份最高超过7元,年前年后也在6元多的水平上维持了较长时间,但是今年以来,棉价却一路往下,目前重新回到3.5元的低价位。
这波大起大落的行情,让棉花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都信心大减,而对后市的担心,也正让多年来习惯从棉花中“淘金”的农民逐渐放弃这种“赌博”。
棉价“复原”农民泪销
新棉即将采摘,但夏津县南城镇张寨村的棉农许德荣还有桩心事未了,儿子家去年采摘的1.5万斤棉花还原封不动地存在家里,如果再加上今年的新棉,总数“3万斤只多不少”。但是眼下的棉价实在让人不敢恭维,“人家到村里来收籽棉,一斤最高出价三块六七”,许德荣觉得这个价格“有点便宜”,“得五块钱一斤,我们才能有赚头”。
许德荣并不是随口一说,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当地产量最高的棉花,每亩能到800斤,产量最低的也就300多斤,绝大多数亩产在500斤左右。而每亩地的成本中,种子需要50元左右,化肥和有机肥一共需要450元左右,农药需要20元左右,薄膜需要30元左右,光这些成本就得550元左右。再加上雇人摘棉花的劳动力成本,“平均每斤得六毛钱左右”,一亩地在300元左右。
全算下来,种一亩棉花的成本至少得850元。用许德荣的话说,“耗上好几个劳力,总得和打工的收入差不多吧”,但实际上,照眼下籽棉每斤3.5元的价格来算,一亩地的纯收入尚不到1000元,27亩棉花的收成也不到3万元,都赶不上一人外出打工的收入。
记者了解到,在张寨村的一百多户人家中,像许德荣儿子家一样尚未卖棉的,还有三四十户,在一年来的“过山车”行情中,他们从低价等到了高价,又从高价等到了低价,始终没舍得出手。
而在夏津当地棉花收购、加工企业亨利棉业负责人于凤军看来,棉农不想卖棉的原因确为“不舍得”,他们都期盼新棉开秤价能更高一些,“我们企业下去收棉花,有些棉农是掉着眼泪卖的”。
“最脆弱”纱企放长假
如果说这波“过山车”行情给予棉农的是一张“空头支票”,那么棉产业链上的下游环节则大受打击,对后市失去了信心。
“棉花价格大幅波动,受影响最大的就是纺纱企业,可以说纺纱是从棉花到布匹成衣这个链条上最脆弱的一环……”夏津县民营经济发展局的张孟友科长曾如此定位纺纱业的抗风险能力。
田连臣经营的润通纺织正是夏津一家纺纱企业,在刚刚过去的6月份,田连臣给自己的工厂放了一个月的长假,7月份刚刚复工。田连臣告诉记者,这样的苗头从今年的4月份就已经出现了,“市场不好,棉纱没人要”。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