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级机构美国标准普尔公司5日晚宣布,将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从最高的AAA级下调至AA+级。这是美国主权信用评级历史上首次遭遇降级。标普此次降级将使美国房地产等行业借贷成本增加,令目前疲弱的美国经济复苏更加举步维艰,并将迫使美联储再出量化宽松政策。短期内金融市场的波动也会因此进一步加大。
美国评级遭史上首降
美国当地时间周五下午一点半左右,标普公司通知美国财政部,公司将下调美国债务评级,并向美国政府提供了他们的研究结果。
不过,美国政府对此提出质疑,认为标普的计算方法有根本漏洞,标普的计算中存在2万亿美元的误差,降级决定很草率。不过,标普公司商量后还是决定发布降级声明。当天晚上8点左右,标普正式宣布下调美国债务评级。
标普全球主权信用评级主管戴维·比尔斯说,标普作出降级决定的主要原因是美国政治决策过程的不确定性增加。美国国会两党在提高债务上限并削减财政赤字方面尽管达成协议,但如何实施双方仍有分歧,很有可能让法案变成一纸空文。而且,法案决定在未来10年内削减2.1万亿到2.4万亿美元财政赤字的规模也与标普之前期待的4万亿美元相差很远。
另外两家国际评级机构穆迪和惠誉在2日当天,先后确认了美国的3A信用评级,但同时警告称,如果美国立法者未能实施债务削减措施且经济持续疲软,美国信用评级仍有可能被下调。
金融市场短期面临考验
此前市场对美国评级被降,已有一定的心理准备,根据标准普尔此前发布的公告,美国削减赤字的规模远没达到维持评级的标准。一些重量级的投资者已经对美国评级发出了警告,一些大型机构早已对此进行了调仓准备。美国评级被下调这一事件对于金融市场的影响更多是在心理层面。不过短期而言,全球金融市场仍面临严峻考验。
标准普尔此前警告称,美国需要在未来10年至12年内削减赤字4万亿美元才能避免主权债务评级遭下调,而目前美国国会提出的减赤目标大概只有其一半,远低于标普提出的要求。
美国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PIMCO)首席执行官埃利安在美国达成提限协议后就称,光靠这个初步协议还不够,美国需要拿出进一步措施消除经济和就业等各方面问题。他认为,即便美国国会就上调政府债务上限并避免违约达成协议,但美国依旧面临3A评级被下调的风险。
为应对美国可能的被降级,7月下旬美国包括贝莱德和富达在内一些大型基金公司就要求机构客户考虑,撤销先前设置的严格限制。这些限制在美国失去3A评级时,将迫使基金经理大举抛售美国国债。
瑞士信贷经济学家陶冬表示,短期而言,市场“去杠杆”大势已定,资产价格的动荡恐怕要持续一段时间。市场调整的力度,取决于美债市场对降级的反应。如果债市能在几天内借美联储之力稳住,则整个金融市场有望稳住。如果债市暴泻,则势必带动更强烈的银行收缩银根。
GTF汇率研究总监斯科罗斯伯格表示,标普周五发布这个决定,就是希望市场在周末时间消化这个消息,这会减轻这项宣布的震撼。不过,当市场思索这个消息的重要性时,在亚洲开盘仍可能造成非常剧烈的波动。他认为,标普下调评级已经生效,一些大型机构可能会决定减持一部分美国资产,因而会有一些美国资产被迫出售,这对市场将有不利影响,亚洲市场开盘后会更加重美元压力。
也有投资者对此不为所动。股神巴菲特6日接受采访时表示,标普调降美国评级不会对周一股市造成大的冲击。他说,如果没有其他的大事发生,比如说欧洲出现新的问题,市场不会有大变化。
巴菲特表示,不能理解标普下调美国评级,他个人愿意给予美国4A评级。他透露,旗下伯克希尔公司持有超过400亿美元短期美国国债,尽管标普调降美国评级,也不打算抛售这些国债。他还抨击标普称,“别忘了,就是这伙人调降伯克希尔的评级。”
美联储或再“放水”
近来美国的数据疲软,市场对美国经济前景更加担忧加重,美股连续跳水。标普此次降级举动,将使美国房地产、汽车等和国债利率密切相关的行业借贷成本增加,从而拖累美国经济,美联储可能会再出手给经济打气。
美国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PIMCO)的联席首席投资官比尔·格罗斯2日表示,奥巴马刚签署的债务协议中包括的赤字削减计划,很可能会在短期进一步阻碍经济增长。他认为,由于美国经济增长仍较脆弱,加上股市出现激进抛盘,美联储可能在8月底宣布启动新一轮量化宽松。
高盛首席美国经济学家简·哈祖斯则指出,眼下形势与去年此时高度相似,即将于8月举行会议的美联储官员面临着经济增长疲软的局面以及有关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可能性的诸多问题。当然,今年和去年还是有明显不同,可是一旦下行风险成真,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可能将成为明智之举。
陶冬表示,美国主权评级遭降低,可能会牵连到和政府密切相关的房地美和房利美两家重要房贷融资公司的信用评级,这将进一步抬高房屋贷款成本。美国国债市场的变局,已将联储逼到了墙角,伯南克已不得不出牌,唯有这样才能维持市场信心与稳定,避免重蹈雷曼倒闭后的“火烧连营”。他认为,伯南克有三个宣布改变货币政策的窗口机会,包括本周的美联储会议、本月中旬伯南克参加国会听证以及8月底的美联储年会。记者 黄继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