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评级:
“一语惊天下”
这是上世纪40年代以来世界评级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事件之一;
这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美国的国债信用首次从顶峰跌落;
这次评级下调引发的全球市场动荡,都源于一家叫标准普尔的评级机构。
一次信用调级,缘何能引发全球经济的“不测风云”?
《世界是平的》作者弗里德曼曾说过:“我们生活在两个超级大国世界里,一个是美国,一个是穆迪。美国可以用炸弹摧毁一个国家,穆迪可以用债券降级毁灭一个国家。”
这并非戏言,只不过这次的毁灭者变成了标准普尔。
几乎一夜之间,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从“AAA”的顶峰跌落,全球股市顿时暴跌,未来全球经济的走向罩上“迷雾”。而其幕后的“推手”,正是位列国际三大评级机构的标普近日公布的一份报告。在报告中,标普将美国的主权信用评级从“AAA”下调为“AA+”。另两家主要评级机构穆迪和惠誉则对美国仍维持“AAA”评级。
三大国际评级机构对全球经济的强势“话语权”从何而来?中国进出口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建业等专家分析,信用评级是一种“公信力产品”,信用评级机构被视为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中至关重要的枢纽之一,掌控着全球债券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定价权。
“诚信是经济生活的基石,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信用经济。尤其是在金融领域、虚拟经济领域,信用话语权有着决定性作用。”上海市征信办信用管理处处长胡爱军说。
信用的特殊功能催生了信用服务业。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金融产品和衍生品越来越丰富,信用评级的“看门人”作用也日益凸显。
争议:评级机构屡现失信
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酝酿之时,三大国际信用评级机构无一发出预警,等危机爆发后又慌张应对,加剧了市场恐慌情绪。
2001年美国安然公司破产之前,三大评级机构一直将其列为投资级,而在安然即将爆发危机前的第4天,却将其投资评级连降三级,安然的信用评级迅速跌至投机级,进而引发安然的破产。
在2007年爆发于美国的次债危机迅速席卷全球的同时,国际三大评级机构也受到了市场的强烈质疑。2002年~2007年,三大机构曾将大约3.2万亿美元的房贷抵押债券中的绝大部分评定为最高级别AAA;当危机来临时,又迅速降低这些金融创新产品的级别,放大了危机效应,被国际舆论指责为“帮凶”。
三大评级的江湖地位
标普法国主管卡萝尔·西鲁说,这次市场太过看重评级机构。“我们不警告风险时挨骂,现在人们又说我们警告得过了头”。
先来看下拥有纯正“美国血统”的标普履历:1860年,亨利·普尔出版了一本《美国铁路及运河历史》,旨在解释美国铁路公司复杂的财务状况。不久后,亨利·普尔与其子一起创立了H.V&H.W.Poor公司。上世纪70年代,美国证监会认可标普作为 “全国指定评级组织”。该机构还拥有大名鼎鼎的标普500指数。
穆迪同样来自美国。其创始人约翰·穆迪曾于1909年首创用字母对铁路债券进行评级。到了1924年,穆迪评级已覆盖接近100%的美国债券市场。
惠誉则是全球三大评级机构中唯一的欧资国际评级商。其总部设在纽约和伦敦,1913年由约翰·惠誉创办。该公司97%的股权由法国FIMALAC公司控制。
标普、穆迪和惠誉三公司垄断了国际评级行业。前两者所占市场份额各为40%左右,惠誉市场份额约14%。
美国降级的幕后推手——
标普“三剑客”
据《纽约时报》报道,决定下调美国评级的主要有三个人,分别是标普主权评级总负责人David Beers,他的副手John Chambers,以及美国、加拿大和百慕大地区评级分析师Nikola Swann。当地时间上周五,正是他们和美国财政部官员商议降低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事宜。财政部官员称,不能与分析师达成一致。几小时后,美国就被降级了。
反思
中国的信用话语权在哪?
中国信用评级业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末,真正进行大规模债券评级尚不足5年。相比老牌的评级机构,目前中国评级机构的国际影响力不够,中国作为债权国,应该争取国际评级话语权,支持本土评级机构发展,参考本土评级机构的评级结果进行投资决策,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统一的信用评级从业机构认证制度。
德拟组建欧洲评级机构
2009年12月,惠誉、标准普尔和穆迪“三巨头”相继宣布调低希腊主权信用等级,揭开了希腊债务危机乃至欧洲债务危机的大幕。此后一年多,“三巨头”更是在欧洲呼风唤雨。德国领导人纷纷呼吁建立欧洲自己的评级机构。德国管理咨询公司罗兰贝格眼下正与黑森州联邦政府、德国证交所等接触,打算建立一个欧洲评级机构。据新华社电
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