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温家宝总理发表文章指出,稳定物价总水平仍然是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宏观调控的取向不能变。同时,必须根据形势变化,提高宏观经济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前瞻性,切实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三者关系,既要把物价涨幅降下来,又不使经济增速出现大的波动。对此,市场解读为,抗通胀仍是首要任务。
稳物价仍是首要目标
专家指出,虽然当前猪肉价格上涨拉高了CPI,但实际上,引致通胀的真正元凶是流动性过剩。CPI上涨因素十分复杂,输入型通胀压力越来越大,全球流动性过剩的影响日益突出。就国内因素而言,对于猪肉价格上涨,政府可采取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扶持规模养殖,增大市场供应等措施解决,但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连续两年总量达18万亿元的货币信贷投放,以及近两年对冲新增外汇占款投放的5.5万亿元基础货币,产生的流动性过剩,就要求央行必须要把好流动性总“闸门”,引导货币信贷总量合理增长。毕竟,过剩流动性形成了包括CPI、PPI以及大宗商品价格在内的物价总水平不断上涨,解决流动性过剩型价格上涨,就是解决真正意义的通胀。否则,即便是猪肉价格上涨得到了抑制,可能还会出现粮价、油价、房价等其他商品价格的轮番上涨。人民银行郑州培训学院教授王勇认为,进一步管好流动性应该仍然是当前央行的工作重点。
汇丰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也认为,在经济增长短期无忧的背景下,通胀仍是决策层的关注焦点。由于存在物价高位运行的风险,因而不能过早放松货币政策。央行日前扩大准备金计提范围的政策举措,也表明了抗通胀仍然是首要政策目标。屈宏斌表示,15%至16%的货币供应增速有助于经济增长保持在9%左右。此外,投资增速尽管可能进一步放缓,但仍有望保持活力,大量在建项目以及保障性住房都可以提供支撑。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综合研究室主任陈道富则认为,货币政策应该在结果上保持相对稳健。对于当前中小企业遇到的融资难问题,应着重用结构性政策来解决,财政政策在这方面大有可为。不能因为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而调整货币政策的整体取向。中国正处于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的时期,当前到未来两三年都不应轻易使用较宽松的货币政策。
宏观调控不能过早放松
记者观察发现,对于扩大准备金计提范围的政策变化,市场存在两种解读,有人认为这一政策的要义是加强流动性管理,显示抑制通胀仍是重心所在。平安证券固定收益部研究主管石磊表示,调整存款准备金科目,反映出央行积极进行流动性管理的态度,与之前上调央票发行利率一并表明,货币政策并未转为放松。
这一解读的背景是,目前国内的通胀形势依然比较严峻,7月CPI创下6.5%的新高,攀升至3年来高点。有机构预测,8月份CPI仍有可能在6.2%左右。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预计:“未来几个月物价上涨压力将有所趋缓,但回落的速度不会太快,货币政策仍将以稳定物价为首要目标。”
也有人认为政策变化的要义在于,防范保证金畸高带来的风险,而非进一步紧缩调控。瑞银集团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表示,存款准备金支付方式的调整,反映出央行希望抑制快速增长的表外信贷行为,不应该理解为进一步紧缩。
这一解读的背景是,截至7月末,人民币保证金存款较年初增长25.7%,而总存款仅增加9.4%,新增的存款中有近一半是保证金存款,导致法定准备金率实质在下降。“存准新政”将促进银行表外转表内工作加速,进一步规范银行表外业务。
实际上,从长远看,“存准新政”修复了存准金覆盖不完善问题,有利于进一步完善社会融资总量这一调控体系;从短期看,也释放出政策紧缩预期远未结束的信号。另外,考虑到新增外汇占款依然需要对冲,此时通过逐步扩大准备金计提范围来代替准备金率的进一步提高,从而实现外部涌入流动性有效对冲的同时,又避免准备金率不断提高的累积效应问题,不失为一种两全其美的选择。
经济新周期或渐行渐近
值得关注的是,就在市场担心货币偏紧可能导致经济“硬着陆”之际,9月1日,8月份中国官方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和汇丰中国制造业PMI值双双出炉。数据显示,中国PMI仍显得较为乐观且正面,官方PMI4个月来首次出现上升;汇丰中国PMI也从49.3%回升至49.9%,虽然显示制造业运行状况连续两个月表现疲弱,但收缩程度极其轻微。而依然处于高位的购进价格指标也显示,中国仍然面临着一定的输入型通胀压力。
两天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8月份中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7.6%,比上月回落2个百分点。但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蔡进分析认为,8月份商务活动指数为57.6%,新订单指数为54.1%,环比虽然有所回调,但仍保持了较好的发展水平。
交银国际由此判断,中国经济回调处于可控范围,没有“硬着陆”的风险。“在国内经济‘软着陆’过程中,外部冲击对国内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采访中,农业银行分析师袁江给出的判断是:企业去库存周期即将结束,而由消费需求与高端制造双轮驱动的自主经济增长周期正在孕育中渐行渐近。短期内宏观政策将维持稳健基调不变,通胀走势仍是下半年调控最大关注点。(记者李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