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摩擦的密集发生和产业冲突的增多已成为我国无法回避的挑战。尤其在当前严峻的外需形势与国内经济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调整难度增大等因素相互交织的背景下,如何在全球博弈中找准定位、实现“突出重围”,是国内产业和相关企业实现生存与发展的一道必答题。
贸易摩擦,从产品出口限制转向宏观政策层面
来自商务部的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遭遇的贸易摩擦案件数量和涉案金额保持高位,已连续16年成为全球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连续5年成为全球遭遇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
2010年我国共遭遇贸易救济调查66起,涉案金额71亿美元,发生纠纷的对象不仅来自美欧等发达经济体,也来自于巴西、阿根廷以及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其中既有针对我国传统优势产业的,也有针对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高附加值产业的。按照世界贸易组织(WTO)统计,2010年中国出口约占全球总量10%,而针对中国的贸易摩擦案件数量约占全球案件总数的35%。
“一些国家还针对中国商品直接采取了贸易保护措施,在2010年全球新启动的15项贸易保护政策中,针对中国商品的占10项。”商务部公平贸易局调查专员宋和平说。
“贸易纠纷是表象,根子还在于产业结构的同构性。”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表示,我国与一些国家部分产品可替代性较强,如果不能形成产业的核心国际竞争力,只依靠低廉的要素成本优势,那么外部需求稍有“风吹草动”,外贸出口就很容易招致激烈的贸易摩擦。
统计显示,钢铁、化工、石化、电子信息产业遭遇的摩擦案件数量和金额都位于我国各行业前列。而这些行业恰恰是国内产能过剩、主要依赖国际市场的行业或者是产业结构与国外趋同、在国际市场上与国外产品直接展开竞争的行业。
此外,业内人士表示,国外对华贸易保护的领域正从传统的货物贸易向人民币汇率、市场准入、自主创新政策、知识产权保护和投资等领域扩展,贸易摩擦的争执点也从单个产品向整个产业扩散,最后直抵宏观经济政策和制度层面。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