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担心中国持有的大量美国国债的安全与收益问题。中国持有大量美国国债,不仅要承担风险,也给本国经济发展带来种种不利。更严重的是,中国的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还在不断增加。
不论是从最基本的经济学道理,还是从中国现实经济发展状况看,中国有那么多外汇储备不是什么好事。如何化解这些外汇储备,学界出了不少主意,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业也做了不懈努力。例如,“走出去”加强海外投资:增加进口,多买资源、技术,买下外国竞争对手等等。实际上,这些事说易行难,不少中国的海外投资成了“学费”。也有人提出,要实现外储构成的分散化,规避风险。但从目前情况看,其它币种和主权债务的风险与收益可能还不如美国国债。因此中国可能还不得不继续用国人血汗挣来的外汇去吞美国国债这块鸡肋。
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将中国的外汇储备降至一个合理水平。而如何才能将外汇储备降至合理水平呢?笔者认为,只有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变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方式才是根本之路。因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首先是要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在出口拉动经济增长方面,在华的外资企业发挥了带头作用。有分析指出,外资企业的出口额和带来的贸易顺差已经占到中国出口总额和贸易顺差的六七成。如果仅仅依靠内资企业拉动内需,转变中国经济过分依赖出口的局面,难以成功。为此,应该重新审视中国以往在吸引外资方面的一些做法,把外资企业在华发展也纳入中国科学发展的轨道。
这就要调整引进外资的思路。当初,中国经济十分落后,资金、技术极度短缺;城乡均有大量富余劳动力。此外,由于农业的产出效益很低,几乎没人能认识土地的价值。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利用西方产业转移的机会,引进外资,大力发展所谓“两头在外”的出口导向型企业,利用当时中国仅能提供的土地、环境资源和农民工的血汗,积累资金、技术,培养适合现代经济发展要求的管理人员和产业工人大军。这对今天中国经济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功不可没。但现在,国情已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特别是刘易斯拐点已经到来或至少临近了,以往引进外资的方式就越来越多地显现出负面效果。对外贸易常年不平衡,顺差过多正是其中之一。
因此,中国今后引进外资时,必须更强调质量,只能引进那些真的能有利于在总体上提高我国产业技术水平,提高国内居民消费能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并能有助于实现贸易平衡的项目。
当然,这也是说易行难的事。因为,不论何种外资项目都能给当地带来GDP的增长,所以很难让各地政府拒绝那些对全国整体来说负面效果越来越明显的外资项目。不过,这与靠中国企业走出去化解外储相比,还是要容易些。毕竟,“我的地盘,我做主”。
□陈晓彬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