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则
“站在老百姓角度,只选对的”
9时40分,黄宝林终于完成了在物美超市的采价工作,连水都没顾得喝上一口,就跨上自行车,奔向下一个采价点——润得利菜市场——在这里,黄宝林需要采集53个价格,全都是蔬菜、肉、鱼等生鲜食品价格。
“农贸市场的菜便宜,甚至住得比较远的老百姓都来这里买菜。所以这里的菜价更有代表性,不过采价格,你也要揣摩卖菜人的心理。”与超市不同,农贸市场的菜少了明码标价。虽然采价过程不允许砍价,但光问不买,想要打探53个价格,也颇费一番口舌。
“你这平菇多少钱?”卖菜人给出了3块5的回答,黄宝林拿起平菇捏了捏,摇头又往前面走去。走到一家同样卖蘑菇的摊贩前,黄宝林又停下了脚步,拿着平菇掂量起来:“你看这个多厚实,干湿度也好。”虽然商家表示平菇要5块一斤,黄宝林还是把更高的价格记到表上,“老百姓要买,也会买质量好的。”
不过,黄宝林的采价法并非“只选贵的,不选对的”。对比了两家的菜花质量后,黄宝林就选择了每斤1块5的便宜菜花:“这俩菜花看着差不多,都能吃,那我肯定选择便宜的。”
虽然有高科技的PDA可以将数据直接上传至数据库,黄宝林还是随身携带着一个小笔记本,觉得不合理的价格和拿不准的问题,他都会记下来:“回去我再跟统计局的同志请教汇报,从2008年开始的数字我都留着呢,一大厚本。”
采完53个规格品的最后一项——橘子,黄宝林再次蹬上了自行车。第三个采价点,正好就在他家附近,一家美廉美超市。15件规格品,轻车熟路的黄宝林只用了10分钟便记录完毕。此时距离数据上传的最后时限——中午12时,还有1个小时。
从超市到菜市场,再回到超市,一上午黄宝林共采集了近130种商品的价格,除去路上的时间,每种价格的采集,约一分钟的时间。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