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物价上涨过快,人们就会想到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收紧银根。但从我国的情况来看,治理通货膨胀不能局限于收紧银根,而应着力解决更带有根本性的问题。我国目前的物价上涨,有流动性过剩的影响,但更为根本的是农产品的有效供给不足,农业成了经济发展中的短板。物价上涨是“看不见的手”对农产品供给不足的反应。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农产品有效供给不足呢?首先,在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动之下,人们自觉不自觉地忽视了农业。各地上了很多项目,但这些项目大都是工业项目,较少有农业项目——因为工业项目对GDP的贡献大。其次,对城市化存在误解。真正的城市化是以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为前提、有产业支持的城市化。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形成剩余劳动力的前提,历史上的社会大分工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转移剩余劳动力的过程,但其前提是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如果农业的技术含量和劳动生产率没有提高,那就是舒尔茨所讲的传统农业中有效率的贫困,即农民在生产中已经充分考虑了各种生产要素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任何生产要素的流失都会影响到农业本身的发展。改变这种局面的途径是改造传统农业、发展现代农业。而被误解了的城市化是圈地式的城市化,并在农业劳动生产率没有多少提高的情况下转移了大量的农业劳动力,而且大都是青壮年劳动力。现在的情况是有农民工二代,没有农民二代。农民二代是种地的,也愿意种地;而农民工二代根本不会种地,也不打算种地。结果,不少农村呈现出一幅“老年农耕图”。另外,还存在大量农业用地流失问题。北京原来二环路之外就有菜地,现在四环路附近菜地都很少了。全国各大城市的情况基本如此。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在农业技术条件没有太大变化的情况下,财富“之父”、“之母”都流失了,农产品的供给不减少、价格不上涨才怪呢!当更多的货币追求更少的产品的时候,价格必然上涨。最后,比较利益的驱使。一旦农民进城打工的收入明显高于种地,就没有人再愿意种地了。这也使得种地的劳动力成本上升了。
在这种情况下,收紧银根虽然减少了流动性,但并不能增加农产品供给。发生通货膨胀以后,人们在实际收入减少的情况下,可以节约其他开支,但必须保证最基本的生活需求。被减少了的收入更多地流向基本生存资料,流向农产品,即使收紧银根,农产品价格依然会高企。经济学家吉芬发现在危机或通货膨胀时,对面包(基本生活资料)的需求随着面包价格的上涨而增加。这一现象又被经济学概括为“穷人产品”,即在经济发展、收入看好的情况下,人们可以对相对意义上的奢侈品有更多的需求;当预期收入减少时,对奢侈品的需求就会减少,以保证基本需求。所以,收紧银根对降低农产品价格的作用是有限的。
还应当看到,农业生产有其特殊性,并非只要重视马上就可以增加有效供给。经济学的蛛网定理揭示了农产品的如下特点:需要一定的生产周期,从开始生产到上市有一定的时滞;生产规模在生产过程完成之前不能任意改变;本期的产品价格取决于本期的产量,而本期的产量取决于上期的产品价格;产品不易储存。这样,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可以诱使人们更多生产,但当所有人都根据现在的价格扩大生产的时候,就可能使得下一期的产量过多,以致价格下降,导致下一期的生产减少。农业的这一特性决定了农业生产必须有政府支持,必须有长期规划和战略。
可见,解决目前物价上涨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同时应认识到,传统农业是难以支撑庞大的现代化事业的。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的短期办法可以是实施补贴措施,并积极改善流通,降低流通费用;长期办法则是从战略上重视农业,积极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李义平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