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用工荒”蔓延路线图:沿海地区向中西部扩散(6)

2011年09月21日 09:47 来源:半月谈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专家谈“用工荒”:政府应做好“二传手”

  北京保姆行业工资大幅提高仍然遭遇用工荒,通胀下东部企业用工荒企业招工难工人找活难,浙江义乌来料加工缓解用工荒,用工荒影响到多家上市公司,人工成本上升导致亏损,可见中小企业用工荒实际上已经成为和融资难一样同时出现的普遍现象了,如何看待这一现象呢?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张车伟接受了记者的访问。

  用工荒源于劳动供求关系发生根本性变化

  记者:现在中小企业似乎都不怎么景气,为什么用工荒还这么严重呢?劳动力都到哪里去了呢?

  张车伟:这跟劳动力市场中劳动供求关系发生根本性变化密切相关。现在劳动力队伍虽然很庞大,劳动人口数量还在增加,但是新进入劳动力市场的人口的数量与国际相比大大减少。可我们的经济经过30年的发展,规模已经非常大,对就业的吸收能力进一步增强,这两方面因素使得过去大量的剩余劳动力现在变得非常少。

  应该说,这种供求关系的变化决定了劳动力的数量与需求相比偏紧。这是现在发展的大趋势,这种状况也不会改变,今后可能还会越来越严重。

  招工难由沿海地区朝中西部蔓延

  记者:用工荒原来都是东南沿海比较严重一些,那么是不是现在也出现了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现象呢?

  张车伟:确实是这样。现在用工荒不仅是在沿海地区发生,中西部地区也开始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因为很多企业实际上也开始从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中部地区迁移。同时,中西部的发展这两年在加快,很多省份的经济增长率开始超过沿海地区,这种经济增长的强劲创造了很多就业机会,再加上东部沿海企业向内地转移,中西部地区的就业机会现在越来越多。

  另外,农村的发展这两年也非常快,农业的效益也在提高。如果农业效益好,就意味着你不给我高一点的工资,我就不愿意到你这来工作,这几方面的因素造成民工荒。

  企业原始生产发展模式走到尽头

  记者:企业自己也认识到,造成招工难、用工荒的一个原因是待遇比较低,是不是企业只有加钱这一条路才能够缓解招工难这个现象呢?

  张车伟:对企业来讲,加钱这个路子是最快的。要解决这个问题,其他的方法可能都是远水解不了近渴,解近渴的就是加工资。这是企业竞争力的一个体现,如果你付得起工资,那么就能够招到你想要的人。从长远来看这肯定不是长久之计,实际上也就意味着企业过去的那种生产模式或者是发展的模式可能已经走到了尽头。

  记者:必须要改变。

  张车伟:实际上你必须要改变,因为过去那种低工资、低附加值、廉价商品时代的黄金日子已经过去了,这就要求企业要在创新上下功夫,在增强自身发展能力上下功夫,要增强自己企业发展的后劲,创新或者创造自己的产品、技术,然后成为这个企业发展的一个推动力,而不仅仅再只能靠雇佣低工资的劳动力来取得高额的利润。

  政府应该做好“二传手” 实现劳动力供求匹配

  记者:一方面是招工难、用工荒,另一方面也存在着大量的工人抱怨找不到好的工作,很多大学生也遇到这样的情况,您觉得这样的矛盾出现问题在哪?

  张车伟:这是今后劳动力市场当中的主要矛盾,因为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就业机会多了以后,他不光是要有一份工作,还需要从工作当中得到其他一些收益,比如说尊严,自我实现的感觉。过去我们的就业模式是只要你给我钱,我维持生存就够了,这个时代基本上过去了。中国经济30年发展,使得我们已经进入中等收入的阶段,在这种阶段人们在追求工作的时候收入是一方面,其他方面也要考虑。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你这个工作不能给他提供比较好的福利待遇,甚至其他方面的满足感的话,他可能就选择不就业。那么对于企业来讲,实际上你不仅仅要改善你的待遇和水平,同时还应该让这个企业为职工提供更多的发展前景,给他提供晋升的一些渠道,改善工作的待遇和环境,只有这两方面实现匹配起来才能够解决这种结构性的矛盾。

  记者:张所长提到企业方面我们应该作出的努力,面对用工荒政府应当做些什么呢?

  张车伟:我觉得政府责任也是应该很大的,首先解决结构性矛盾的时候,政府在中间起一个实现劳动力供求匹配的作用。在劳动力市场的信息的提供方面,应该大有可为。因为也很多人找不着工作可能是信息不通,比如可能你有一份工作本来适合你,但是你不知道在哪,所以就可能即使有工作,也有人,但是不能实现很好的匹配,政府应该充分的提供这样一个信息。(中国广播网)

  扩展阅读

  破解“用工荒”:发展面向产业需求的职业教育

  近年来,“用工荒”在我国蔓延扩散。对此,民盟上海市委日前开展了相关调研。

  “从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总体情况来看,劳动力并不缺乏。”民盟上海市委调研组做出这一研判的依据是:在今后一个时期,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每年将新增上千万农村年轻人进入城市就业,同时,在城市里生活着大量的即将长大成人的农民工子女即“农民工二代”,即将进入工作年龄。

  这些“农民工二代”从小跟随父母亲进城,在城市中长大,甚至是在城市出生、就学,已经适应了城市的生活。但是,因各地政策的限制,他们中的绝大部分无法像城市子弟一样在所在城市接受职业教育或高等教育,无法像城市子弟一样获得进入正常的就业保障渠道。

  对此,民盟上海市委呼吁,充分发挥大中城市职业教育资源优势,以产业发展需求为依托,以新生代农民工以及城市中的“农民工二代”为培养对象,即可为我国经济转型发展提供技术型劳动力保障。

  民盟上海市委建议,从国家层面而言,可根据产业发展布局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研究制订面向产业发展需要的技术型劳动力需求规划,根据技术型劳动力需求制定中长期职业教育规划,以确保职业教育的发展为产业发展提供可靠的人力支撑,确保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经济转型发展取得预想的结果。就教育管理部门来说,建议扩大职业教育规模,提高职业教育培养质量,打造与制造业大国相适应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

  在具体举措上,民盟上海市委提出可挖掘大中城市现有职业教育学校人才培养潜力,通过扩大规模、联合办学、校企合作、社会办学等方式,形成一批具有产业特征的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和技术工人实训基地。在此基础上,鼓励在城市就学的农民工子女以及农村地区中学毕业生选择就读。(人民政协报,记者 顾意亮)

  (本文综合每日经济新闻、新华网、经济参考报、人民网及中国广播网等媒体稿件)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王晔君】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