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世行与IMF秋季年会今召开 各国代表再探经济复苏

2011年09月23日 00:1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网9月23日电(金融频道 曹文萱)9月23-25日,2011年世界银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今起将在美国华盛顿正式召开,两大国际金融机构187个成员国的代表以及二十国集团、“金砖国家”等共商全球经济话题。

  全球经济或面临经济“二次探底”

  美国经济复苏乏力,意大利评级被下调,希腊救援危在旦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昨日发布的报告中,大幅下调美国今明两年经济增速,同时下调全球今明两年的经济增速。著名末日博士鲁比尼近日亦多次发出了警惕经济二次探底的“危言”。

  量子基金创始人索罗斯周三晚间在接受美国CNBC电视频道采访时称,可能会有两到三个欧洲小国发生债务违约或退出欧元区。他还表示,美国已经陷入二次衰退中。

  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高级副行长林毅夫近日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目前全球经济的主要挑战表现在发达国家债务危机引起的全球金融市场波动。他希望欧美国家处理好此次债务危机,并称这些发达经济体的政府决策会影响到全球经济。

  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长、研究员巴曙松在18日出席中国德州资本交易大会资本市场发展论坛时表示,如果说2008年底的危机是次贷危机,那么当前的危机可以说是欧美主权债务危机。从总体趋势看,随着欧美债务危机的不断恶化,全球经济正进入一个温和的“二次探底”阶段。

  同时,IMF总裁克里斯蒂娜‧拉加德近期强调,全球经济已进入危险的新阶段,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增加,但依然存在希望之路。全球需要强大的政治意愿,把握时机,加强合作,采取行动,使世界经济重回增长轨道。

  欧债危机将成重点话题

  北京社科院外国问题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任丁秋21日在接受《金融时报》时表示,当前各界对全球经济复苏前景的担忧有所加剧。随着意大利日前被评级机构下调主权信用评级,欧债危机将成为本次年会中的重点话题。除此之外,本次年会还将涉及到全球经济增长动能、国际金融组织改革、如何解决失业等常规性议题。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周三重新启动了总额5,710亿美元的资金池,以确保拥有足够资金帮助欧洲应对其不断恶化的债务危机。

  国际评级机构惠誉在9月20日发布报告称,由于危机引发的动荡将不可避免地持续下去,尽管惠誉预计具有系统重要性的金融机构或成员国不会违约,但欧洲国家及银行的信用水平将持续下降,

  据了解,在认识欧债危机严重性以及携手应对欧债危机等问题上,国际社会已达成了较为一致的看法,然而分歧依然存在。不少欧洲官员认为,应当扩大欧洲金融稳定基金(EFSF)规模或者发行欧元债券才能救欧洲,但德法两国对此表示坚决反对。而上周美国财长盖特纳又抛出了新方案,认为应当借助欧洲央行信用采用杠杆化操作的方式解决EFSF扩容的资金问题。

  南非财政部长普拉温•戈尔丹(Pravin Gordhan)9月21日表示,由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五国组成的金砖国家将研究一项有关购买欧洲债券、向欧元区高负债经济体提供帮助的提议。

  新兴经济体需未雨绸缪

  全球金融危机已经过去三年了,以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南非为代表的一部分发展中国家,虽然受到一定打击,但基本上保持着较高速度的增长。

  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高级副行长林毅夫周三在华盛顿表示,发展中国家通过改善刺激增长和就业的政策、促进经济多元化、提振本国银行业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能够为应对全球衰退的威胁做好准备。

  关于中国是否应该购欧债,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原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余永定21日接受香港文汇报采访时指出,中国现在不应进一步购买欧债,欧元区国家必须先拿出可信的解决方案。中国应同IMF一道帮助作为整体的欧元区。而是否购买欧债,与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获承认的问题没有关系。此外,他认为,中国的资本项目管制是最后一道防线,对解除管制应非常慎重,不应制订时间表。

  按照惯例,中国财政部部长将参加世行的发展委员会会议,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将出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国际货币与金融委员会会议。(中新网金融频道)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巫峰】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