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突然转向或让抗通胀努力白费

2011年09月26日 09:27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国内、国际经济形势最近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和挑战,于是有人提出,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应该适时作出调整了。不少市场人士期望重回货币宽松,甚至有人主张出台经济刺激政策。但我们认为,宏观经济政策目前不宜突然转向,否则,控通胀、调结构的努力将前功尽弃。

  从国内看,当前经济形势可谓喜忧并存。喜的有,8月物价涨幅高位回落,CPI拐点或已来临;前8月外贸出口实现年初的两个目标,外贸增长呈现价格和数量协调拉动的新变化。忧的有,9月汇丰中国制造业PMI降至49.4,已经连续3个月低于50的经济荣枯线,中国经济可能进一步减速的预期有所增强。

  国外经济形势则非常不乐观。希腊债务危机升级、法国银行机构信用评级下调、美国经济复苏乏力等等不利信息,加深了人们对世界经济面临“二次探底”的担忧。在刚刚结束的会议上,G20在华盛顿发布声明称,将采取强有力的一致性行动,应对全球经济面临的最新挑战,坚定地维护财政稳定,恢复市场信心,促进经济增长。

  我们认为,应该冷静、理性地去看待这些变化和挑战。首先,必须指出的是,通胀问题仍是中国当前面对的首要问题。8月CPI涨幅虽然已经有所回落,但仍处高位。特别是9月、10月面临中秋、国庆两节的影响,加之输入性通胀压力仍然很大,8月外汇占款环比大增七成,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短期CPI难有大的回落,实现全年调控目标难度也很大。

  其次,中国GDP增速的适度降低,符合发展目标和管理层的预期,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根据“十二五”规划,今后5年乃至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上是我们工作的着力点,为此国家也将“十二五”期间的GDP增速下调至7%。

  因此,我们认为,中国应该继续坚持紧缩的货币政策,把防止通货膨胀当做长期的一个主要政策目标来抓。与此同时,面对国际复杂经济形势,中国不宜贸然承担拯救全球经济的重任。原因有:一是我们自身的发展还有很多问题亟待去解决;二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的政策遗痛仍在,倘若再来一次货币转向,出台强有力的经济刺激政策,不但控通胀、调结构的努力付诸东流,更为可怕的是,这将加重我们经济发展中的问题。

  必须指出的是,在总体紧缩的大基调下,货币政策有必要根据实际情况做一些适当的微调。比如,针对当前中小企业等急需资金的重要群体,政策应“定向宽松”,多向它们倾斜,把更多的资金、更多优惠的政策分配给它们,这是保障中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关键。中国监管机构在近几周也暗示可能放宽对农业、公共住房和小型企业的贷款限制,并出台了中小企业发展规划等举措,这是积极的信号,应该坚持,但必须把握好节奏和力度。(阮修星)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种卿】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