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之道——涨工资?可能加大通胀压力
过快的物价上涨需要调控,过慢的收入增长也需要调控。
不过,记者在采访时,也曾经听到企业主的诉苦:“涨工资会给我们企业带来很多方面的压力,企业的利润空间将被压缩,但不涨工资也不符合当下的情况。”
有专家认为,不断增长的人力成本可能会加快一些中小企业倒闭,另一方面,也可能相应加大通货膨胀压力,如果工资水平继续快速提高,难免又会进一步增加新的通胀压力。
更有观点指出,工资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就会进一步传导至商品及服务的价格,形成“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
基于这样的观点,有专家表示,解决CPI居高不下的问题,最有效的办法还是稳物价。他们认为,工人工资是和物价、供求关系、生产力直接相关的,市场会自动调节。在劳动生产力没有大幅度提高的情况下,加工资必然造成高物价,特别是在整天宣传工资倍增的情况下更是会造成通涨预期,进一步推升物价。
不过,苏海南并不赞同工资上涨会形成通胀的观点。他认为,只有在工资过快过度增长,也就是寅吃卯粮,而且生产的东西又非常短缺时,才会推动CPI上涨,但这种情况在中国基本不存在。我们的情况是产能过剩、许多产品过剩,同时工资欠账比较多,要还这个账。
他在此前接受采访时指出,这些年来,我们的工资增长长期低于劳动生产率、企业利润和税收的增长,所以工资增长推动CPI上涨这个问题肯定不会存在。而且,目前我国正处于产业升级换代阶段,随着生产链条由低端向中高端逐渐转移,人员素质逐渐提高,工资水平是必然要相应提高的。
《工资条例》年内恐难出台收入分配改革期待加快
近日有传闻说,与工资增长密切相关的《工资条例》出台的时间再次被押后,至少在今年年内难以出台。
2008年初,《工资条例》起草列入有关部门议事日程,2010年进入国务院二类立法计划。去年7月,全总集体合同部部长张建国作客人民网时也曾表示,正在积极推动国家有关部门加紧制定这一条例。
然而,直到目前,这一条例仍然迟迟未能面世。据称,在《工资条例》草案中,最低工资以及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等规定遭到全国工商联等部门反对,而有关“同工同酬”的规定,也没有找到令国企和相关部门满意的解决方案。
工资快速增长无法变成现实的情况下,有专家认为,合理控制物价,降低物流成本,加强税收结构改革,是解决收入跑不过物价的可行之举。
数据显示,一季度中国物流总费用占GDP比例17.9%,比发达国家高出一倍,过高的物流成本导致商品价格飙升。路桥费、与油价持续上涨导致物流行业直接成本的增加。调查显示目前各项费用占到了物流成本的30%,加之近年来连年上涨的成品油价格,导致物流成本居高不下。
其次,专家还认为降低间接税,重复征税,提高直接征税比重,严惩富豪避税。优化税收体制改革,也是降低物价的可能之举。(南方日报,记者 吕天玲)
工资要涨,更要改变收入结构
“居民的工资收入一定要涨,但改善收入结构才是根本,不然工资越涨大家却感觉越穷。”9月28日,在第二届南京大学青年学者论坛上,南京大学商学院常务副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范从来教授做了“当前经济形势与政策”为主题的演讲。
范教授指出,为了更好地实现全面现代化,提高居民工资收入是关键。从经济运行实际来看,我国目前工资水平低,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发展中国家通过低成本优势来拉动经济增长。但根据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我国已经逐步步入中等收入国家,应该更多地通过创新来增加利润而不是压榨用工成本。
从2000~2009年的中国收入结构来看,中国工资性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只有50%左右,而在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美国居民的工资收入要占到70%左右。现代化的重要因素就是居民收入,而增加居民收入最重要的也就是提高工资。
但也不能单纯依靠工资收入的增长,持续性地涨工资可能会造成“名义上工资上升而实际工资却下降的局面”,改善收入结构才是根本,增加经营收入是收入结构优化的重要取向。要把被动富民的方式逐渐转化为主动富民,而最主要的就是鼓励创业。
范教授认为,通胀预期的情况并不是单纯地因为货币发行量造成的。物价水平持续上升,还与农副产品的上升、资源环境结构的调整有重要关系。例如猪肉价格的上涨与货币发行量并无直接关系,要解决猪肉价格过高的问题,最关键的是要解决养猪问题,通过政策来鼓励农民养猪。
不能一味地把物价上涨认为是通胀,从而造成对货币购买力的过分恐惧。人民收入增加,有了积蓄后,就需要资产把它存储起来,但能保存储存量的资产缺少了,也就产生了第二阶段的“资产短缺”。他预言,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创造资产的行业如金融业,也会大力发展起来。居民应该增加资产性的产品,包括债、股、期权等。(扬子晚报,记者 张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