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温州“炒钱”资金去向成谜 担保公司变地下钱庄

2011年10月11日 07:24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继“炒房”、“炒煤”之后,“炒钱”成为温州近年来参与度较高的民间资本接力游戏。此次温州民间金融风暴,被业内认为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种种迹象表明,温州“炒钱”游戏已到高危阶段,但高利贷资金的具体去向,依然迷雾重重。

  担保公司扮演桥梁角色

  在温州网站703论坛上,网友“永强阿亮哥”讲述了自己参与民间借贷尝到的苦果。在2006年以前,他有一家加工厂,年利润约50万元。自2006年起,工厂利润下降,他身边的朋友逐渐开始参与民间借贷,俗称“炒钱”。

  2007年初,他投入300万元,一半放在担保公司赚2分利息,一半自己放贷收月息3分。这几乎是“一本万利”的买卖,赚钱比开厂容易得多。

  此时,恰逢房地产进入调控期,他成了最受开发商欢迎的人。随着月息一路高涨,他的资金如滚雪球般膨胀到4000万元。2009年4月,他借给某开发商2亿元,然而这笔资金没有救活这个开发商,开发商“跑路”导致他损失1500万元。

  在温州,像“永强阿亮哥”一样,许多放贷者出现难以回收贷款的情况,不少借款者只付利息,并以“跑路”相威胁。

  打着担保公司等旗号放“高利贷”的现象在温州非常普遍,每天都能在报纸上看到担保公司的广告,担保公司俨然成为温州第一大“民间银行”。

  在温州,未拿到营业资质的“担保公司”随处可见,甚至隐蔽为“地下钱庄”。知情人介绍,这种“担保公司”通常以月息2分吸储,再以4分至8分放贷,有的月息高达1角。通过利息差套现,每笔借贷资金少则数百万元,多则上亿元。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仅在温州龙湾区,平均每年会新出现100多家担保公司。这还不包括“打擦边球”做民间借贷的典当铺、寄售行和租赁公司。

  目前,温州民间借贷利率水平已超过历史最高值。一般月息是2到6分,有的甚至高达8分、1角。在温州做实业,大多数中小企业毛利在3%—5%,借高利贷往往把企业逼上绝路。

  种种迹象表明,温州民间金融风暴的出现早有征兆。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统计显示,截至8月底,温州市累计民间借贷纠纷案件数同比增长25.73%,比一季度高出8.7个百分点;涉案金额达50多亿元,同比增长71%。其中,仅8月份涉案金额达10.7亿元,是1月份的2.69倍。

  温州公安部门报告显示,前8个月,全市非法集资立案17起,涉案金额达5.5亿元,同比上升30.77%,这些非法集资案大多与民间借贷有关。同期,全市因民间借贷担保、纠纷引发的违法犯罪案件共71起,同比上升16.39%。

  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部分老板“跑路”,温州270多家担保公司大多处于歇业和半歇业状态。目前温州民间资金链断裂危机已引发各级政府关注。

  担保公司一直在温州民间资本链条中充当桥梁角色,周德文说:“但现在担保公司基本只收款,不放贷。”

  银行潜在风险增大

  在普通放贷人看来,民间借贷就是“坐着赚快钱”的游戏,似乎演变成一个全民参与项目。

  温州市洞头县财政部门公务员张某先向他人借款,再放高利贷赚利差,资金链断裂后“跑路”,近日被警方抓获。日前,张某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被该县检察院批捕。据交代,他共借款约2500万元,尚有2000多万元未偿还。

  据当地人士透露,有些人将自己的住房抵押,抵押额可达房屋评估价的7成,然后将贷款拿去放高利贷。

  但温州担保业相关人士认为,温州的高利贷到底去了哪里?到底有多少投向实业生产?有多少去囤地、炒房、炒黄金?目前并无确切统计。

  温州金融办主任张震宇认为,“利率双轨制”加上银行对部分信贷资金流向监管缺失,让一部分信贷资金远离实体经济,转而通过中介机构流向民间借贷市场。

  业内人士介绍,部分企业倒闭关停,已影响到一些商业银行的贷款安全,银行潜在风险增大。记者 周文天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杨威】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