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空壳公司屡屡中标是怎样的“商业秘密”?

2011年10月11日 15:16 来源:羊城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海口一家无软件企业资质证书、无缴纳社保资金记录、无缴纳营业税记录、无办公地点、无联系方式的“五无”公司,屡次中标政府采购项目。海口市政府采购中心主任蔡东海接受采访时称屡次中标为商业机密,当记者质疑时表示“要将记者关在会议室监控起来。”(10月10日《京华时报》)

  在过往被曝光的一些政府采购事件中,“只买贵的不买对的”往往被称为政府采购的“潜规则”。但事实上,这类“买IPOD当U盘”的采购故事,其实也不过只是政府采购的“冰山一角”。有记者调查就显示,在政府采购中,采购方、专家、代理机构、公关公司已经形成了一个以财政系统为纽带的利益衍生体。在这个利益衍生体中,采购方能通过公关公司完成“攻关”,并能根据自身意愿而非公平竞争的结果选择供应方,最终致使法定招投标程序沦为走过场。

  政府采购的丑闻还不止于利用采购程序漏洞,更在于这些明目张胆的采购黑幕背后,监督之形同虚设,已经到了让采购者闻监管却能称之为“商业机密”的地步。这一点,从海口政府采购回应质疑时表示“要监控记者”,便可见一斑。尽管针对政府采购,前有《政府采购法》,后有《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征求意见,从表面看来,整个采购链条也是“审批关”、“招投标关”、“公告关”环环相扣,但这些关口却将真正应该介入的公共监督撇开,采购、监管自成一家,最终致使显规则背后真正起作用的,变成了“潜规则”,采购部门“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导致采购腐败横生。

  政府采购的资金本来自于纳税人,这样的情境下,公共财政的供应者———纳税人就该介入监管体系,通过一种合法途径进入政府采购链条,从而促使政府采购这种公共行政消费行为置于阳光之下,确保采购流程的公正和透明,杜绝采购腐败,并最终影响到采购决策。这不仅事关供应商的采购公平,更关乎由纳税人供给的公帑花费的必要与合理。

  李 妍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何敏】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