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9条支持小型微型企业的财税金融政策措施,核心内容是减轻税收负担和加大信贷支持。专家指出,针对小微企业的局部放松,并不意味着宏观政策的转向,控通胀仍是政府的主要任务。
记者采访的专家均认为此次的3条财税政策是亮点。这包括:提高小微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的起征点,将小型微利企业的所得税减半征收政策延长至2015年底,等等。中信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诸建芳表示,根据他们的一个大概测算,仅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一项,每年就可为小型微利企业减负至少60亿元。
除减税外,还有6条金融政策,包括加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适当提高对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的容忍度。就在国务院文件出台前后,中国银行、交通银行等商业银行分别公布“十项措施”和“四项承诺”,表示将支持小微企业发展。
“输血”后还要“造血”
无论减税还是放贷,本质都是向小微企业输血。在建立小微企业长效支持机制,尤其是增强小微企业的造血能力方面,各方仍有很多工作要做。
比如,在小微企业的融资方面,“大银行和小企业总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银行看不清其中的风险,支持力度自然有限。”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说,要解决这个问题,民间借贷的“阳光化”非常重要。“将民间借贷阳光化以后,会带来更多的社会资金供给,对降低民间借贷利率也有作用。”
此外,还有赖于小微企业自身盈利能力的增强。“要加紧落实新36条,解决民间资本在进入这些行业时的‘玻璃门’和‘弹簧门’问题。”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说。
“国九条”救小企业只是短期药方
薛松
笔者认为,“国九条”开出的只是一味短期救市药方,拯救小企业最关键还在于放开市场准入和改革金融体制。
相比减税和财政扶持,中小企业最渴望获得的其实是公平政策。一方面是行业准入,政府应尽快开放石油、基础设施、电信等领域。尽管国务院早已相继颁布“非公经济36条”和“新36条”,但一直很难落地。
另一渴望是融资渠道通畅。温州民营企业发展受到的一个最大约束就是资金不足,他们承受的是年利率100%左右的高利贷。
由于金融体制的垄断,政府性质的企业却享受着不到10%的年贷款利率,金融体制的垄断所导致的资金配置的不公平是温州企业发展困难的另外一个根本原因。
在加强金融监管的前提下,改革现有金融体制已很有必要。与小微型企业对应的是,小微型金融机构也是需要的,大企业需要几亿几十亿资金,我们的金融市场需要满足不同的各个层次的需要。
进行金融体制改革,最根本的环节是要发展村镇银行以及允许私人开办银行。在这方面,我们虽然提出来相关的政策,但是并没有进入操作层面。在加强监管的情况下,放开银行领域的投资,适度提高市场利率,民营企业就会顺利获得资金来源,而不必去或走高利贷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