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中美汇率战风声正紧 我国出口企业成惊弓之鸟

2011年10月17日 07:12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今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多次创新高,累计升值幅度已经超过4%。尽管在年初就有升值预期,但很多企业还是表示,升值幅度有些超出预期,应对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成本压力已经成为外贸企业的生死挑战。尤其是近期中美交锋的汇率法案,更是加剧了企业对未来汇率带来的冲击的担忧。

  《经济参考报》记者在第110届广交会上采访多家外贸企业,调查发现,多数出口企业表示目前难以预计人民币未来调整的幅度,一方面会密切关注美国汇率法案的进展,另一方面也已经开始积极布局应对汇率变动的风险。

  10月11日,美国参议院投票通过《2011年货币汇率监督改革法案》,要求政府对“汇率被低估”的主要贸易伙伴征收惩罚关税。此举被外界普遍认为是针对中国,旨在逼迫人民币加速升值。这一实质性举动似乎重燃了汇率战的硝烟。

  “现在我们最担心汇率问题。不知道美国的汇率法案之后,人民币到底会有多大调整,调整的程度有多深。”来自浙江的人民电器集团进出口总经理叶向宇表示,公司会密切关注美国汇率法案的最新进展。他所在的公司主要生产电器产品,出口面向东南亚、南美、欧洲等市场。近年来销售规模一直在稳步增长,但是由于人民币升值,公司的利润并没有明显提高。

  叶向宇说,今年以来人民币升值步伐较快,尽管在年初报价时已经有汇率浮动机制,但是毕竟报价不会每天变化,人民币每升值一次,企业的利润就会相应减少一点。虽然今年以来累计涨价幅度已经超过20%,但还是无法保持高利润水平。

  江苏迈能高科技有限公司销售部黄经理告诉记者,由于很多订单价格是年初就定好的,所以面对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利润损失只能无奈承受。“今年以来人民币汇率从6.8升到6.3,企业利润就相应地减少了5%至6%”。

  据深圳市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对其200家会员企业的调查显示,受调查的企业中90%的利润下滑10%至15%。“从数字上看65%以上的企业受到汇率调整的影响,直接影响就是利润率下降。如用美元结算,成本上升百分之三到五,但用欧元结算,就不止这个数字,我看到有的企业到百分之十五甚至更高。”该协会负责人表示。

  谈到应对策略,企业纷纷表示,在美国参议院通过汇率法案之后,就已经开始积极调整价格,同时也开始总结今年以来应对升值的经验,积极布局应对未来更大的挑战。

  黄经理说,现在签新的订单就会充分预计到汇率波动的风险,新的报价都是以人民币价格为基准的灵活报价,同时报价的有效期也由一年缩短至半年了。

  “对于企业来说控制成本是最主要的。”广东德豪润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销售管理部舒经理表示。

  而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相比起消极应对或者通过艰难谈判被动调价,通过调整产品结构、提升产品工艺等方式主动出击,无疑是更加高明和长效的方法。

  舒经理说,“公司意识到之前一直在做的小家电利润太薄,很难承受成本上涨的冲击。因此,已经在两年前开始投入L E D照明的研发,并且一直在加速发展这块新业务,今年已经开始开拓市场,并且加大了研发投入的力度。未来公司的业务重点也会逐渐转向L E D照明,以实现公司总体利润空间的拓宽。”

  深圳T & J集团公司照明产品部销售代表冯帆也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以来人民币升值等成本压力已经使得整个照明行业价格普遍上涨20%至30%,价格上涨使得公司订单减少明显。应对这一压力,公司将逐渐转向高附加值的照明产品,提升利润空间,同时也会提升传统照明产品的工艺。

  广交会新闻发言人、中国对外贸易中心副主任刘建军表示,人民币升值无形中提升了企业的出口成本,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企业不敢接大单和长单的趋势愈加明显。建议企业可以采取签订汇率锁定合同,由交易双方自行商定汇率,或者通过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来进行规避。此外,通过产品创新和高端营销建设等消化成本压力,或者采取市场多元化战略,有预见性地拓展新市场。

  展望四季度形势,外贸企业普遍表示谨慎乐观,对未来升值幅度预期模糊。专家普遍表示,虽然目前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很大,但是未来人民币升值的空间并不大。 (记者孙韶华 王攀)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种卿】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