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国制造业直接质量损失1700亿
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出口国。作为有13亿人口的大国,却鲜见世界级品牌,中国制造的形象提升迫在眉睫,质量强国势在必行。
同时任国家宏观质量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课题组组长的蒋家东告诉《中国经济周刊》:“2010年,我们统计了全国75个重点城市和1000家重点工业企业的一个直接质量损失数值,1700亿,这反映出我国制造业直接质量损失的规模。”
支树平认为还远不止这些,“质量问题造成的间接损失更大,估计也会有上万亿。现在我们产品质量基础还很薄弱,质量保障能力不够高,质量总体水平不够高,特别是质量安全事件不断发生,形势很严峻,尤其假冒伪劣的产品打而不绝,食品安全事件频繁发生,老百姓反映强烈。”
今年“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建议把质量强国上升为国家战略。支树平给出了“一高一低”的两个数据,即“48亿”与“7.9万”。这是今年1到8月份,全国质检系统打假的案值与案件数。与往年同期相比,案值最高,但案件数较低。打假案件数和案值数的一减一增,说明假冒伪劣依然猖獗,而且制假售假更隐蔽,更有组织,规模更大,打假的任务愈发变得艰巨。
质量提升是一项社会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质量月”就是发动全社会共同关注和提升质量的形式之一。
今年“质量月”参与部门之多,组织活动之多,均超往年,还设计了许多贴近百姓的活动,如“质检邀你看企业”、“食品安全大家行”。
“我们用各种方法来发动群众,弘扬‘为质量而战’这样一种精神,在全社会营造‘崇尚质量,追求卓越’的氛围。”支树平说。
伟鸿看点
支树平显得责任更重
中央电视台《对话》栏目主持人 陈伟鸿
约支树平很难,因为他太忙。9月是中国质量月,我们开始约他时,秘书给了一份9月份他的飞行记录,从北到南,从东到西,真正的“空中飞人”。但到了我们录制现场,支树平还是显得神采奕奕,精神饱满。
航天工程质量和行销全球的中国制造增强了我们的自豪感,三聚氰胺、瘦肉精和地沟油等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又让公众颇有怨言,这股怨气就会自觉不自觉地发泄到国家质检总局的头上,谁让你顶个质量主管的名头呢?但实际上,食品安全,质检总局只分管其中一段,即生产环节。如果把食品安全的账全算到他们一家头上,质检人自然会觉得有点委屈。
为什么食品安全最引人关注?因为与老百姓的关系太密切。但实际上,食品仅仅是千万种产品中的一种,食品质量仅仅是产品质量的一种而已。而质量的概念又岂止产品质量呢?
在节目录制中,当支树平介绍质检热线电话12365时,我出其不意地现场拨打了这个电话,结果接线员的反应非常好。支树平也比较满意,他前面谈到质量现状时忧虑的神情也转为了笑容。
与参加过《对话》节目的其他部委领导相比,支树平显得责任更重。对当前质量状况,他表示有喜有忧,而且忧更切。对自己的工作状态,他说,“我经常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可以说是如履薄冰。每一刻,我都不能松懈,也不敢松懈。”我所接触的支树平,正如此言。
(记者 胡雪琴 本文为当期《对话》节目录制结束后,陈伟鸿接受《中国经济周刊》独家专访的内容。央视财经频道授权本刊独家刊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