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温州老板逃跑真相:仍然是歌照唱舞照跳 (3)

2011年10月18日 15:04 来源:北京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所谓刀款 一个“老高”150个债主

  在温州,跑路的、跳楼的人基本都是借了“刀款”的。

  “刀款”是当地人对民间借贷中高利贷的称呼。“刀款”月息最高的达到1毛5,比如,一万元钱放出去,一天的利息就是50元,一年的收益高达180%。

  “几年前,我们就说那些现在跑路、跳楼的,早晚要跑、要跳,因为他们不务正业、高消费,还很贪婪。”陈志国回想当初民间借贷的疯狂情景时说。

  陈志国记得,最疯狂的时候,都是大家追着给“老高”钱。“老高”当然不姓高,而是当地人对民间“高利贷”放贷人的称谓。

  “我有个朋友,是个有名的‘老高’。那时,谁要能把钱给到这个朋友,会觉得是特别荣幸。”陈志国说,有人粗算过这个朋友的债权人,多达150多人。因此,对于老高们来说,一个晚上几个电话,筹到一两个亿不是天方夜谭,朋友再把这些钱用到炒房、高利贷上。

  然而,就在利息不断攀升的同时,因为限购政策,房地产市场日趋冷淡,房价开始走低,而银行的钱也越来越难贷。陈志国身边一些朋友,先从银行贷了款,到期时没钱,只能借了高利贷还银行的钱,想着从银行再贷出来钱还高利贷。但随着银行银根紧缩,很多人贷不出钱了,只好再去拆借,高利贷的利息越滚越高。

  “很多人没想到这次调控时间这么长。”陈志国说,不少人买的房子短期根本转不出去,或者利润没有原先预计得那么高。最终,资金链断裂了。

  恐慌传递 24小时不能关机

  对于引发外界震惊的“多家老板跑路”,陈志国早先并没有太在意,因为在温州,跑路的、跳楼的现象以前就有,并不算什么新鲜事儿。

  从今年四五月份,陈志国身边就开始有人跑路了,让他开始警觉起来的是一个电话。

  “一天,一个朋友给我打电话,说‘我现在很好,没有跑路’。怎么回事?后来才知道,前一段时间,他去香港玩了3天,手机关机了。等回来一看,厂里的办公室坐满了人,有银行的、有要债的、还有供货商……所有人都以为他跑路了呢,赶紧来要账,甚至还有人准备把厂里的设备搬走。这个朋友回来后就急忙给周边的人打电话一一解释,但还是有许多人不相信他,天天催着他还账。我心想,以后甭管去哪儿,千万别关机。”

  从那以后,陈志国就开始24小时开机,以避免类似的跑路传闻。

  24小时不关机的结果是,陈志国的电话、短信从此一直未断。无论出门在外,还是在厂子里,他都必须随时带着充电器。

  打破平日宁静的不仅是不能关机,还有进一步的信任的崩溃。

  陈志国发现,仅仅几个月前,熟人之间借款,一两千万的额度,打个电话就从卡里打过去了。而现在,哪怕只有200万的额度,都需要打个条子、写个字据。

  “昨天,有一个朋友还和我说,他在合肥向当地一家银行借款,几百万都借不到,而以前几千万都很容易。怎么会这样?”陈志国话语里也有了些对未来的担心。

  债主上门 “别打了,他才欠你600万,欠我2000万呢”

  在温州,民间借贷之发达,不仅是一条链,更是一个网。当一个网眼出现破损时,产生的裂变反应就是信任危机。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王晔君】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