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温州债务危机下的“侧面”:民间金融成温州实业(2)

2011年10月24日 08:13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突然宽松又突然收紧的政策

  温州瑞安的一位企业家称,温州多数跑路的企业家都与政策的突然扩张和收紧有关系。

  “2007年因为经济过热政策逐渐收紧,2008年金融危机来了,马上宽松下来,推出4万亿的救市资金,导致物价和房价快速上涨,后来发现太猛了,就在一年内多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现任湖南担保协会副会长袁国兴曾当过多年地方银行的行长,他认为,有病吃西药,急于求成,政策的短期行为导致企业像烙饼一样。“银根紧缩,银行就要把钱收回来,收谁的?政府的融资平台敢收吗?差的小企业本来就贷不到款,银行也收不到。只能从稍微好点儿的企业那里收贷。”袁国兴总结。

  伴随“个人信用”而生的民间金融

  在公司出现资金缺口而又从银行融资无门的时候,很多公司选择了民间金融。“在周德文看来,温州的民间借贷市场是伴着实业起来的。“上世纪80年代我刚大学毕业时,温州很穷的,没有政策、资源和土地,温州人开办企业都是从亲朋好友那里借钱,赚到钱后就会给债主一点红利,慢慢发展成民间借贷。”

  小俊来温州开办了一个小型传媒公司,刚创业不久无法从银行取得贷款,时常因公司资金周转求助于民间借贷。“我都不好意思跟人说,我这部车都进典当行四次了。”小俊指着自己的比亚迪说,到了还款的时候把车送去典当行,先把民间借款还上,以保持良好的信誉,资金周转过来后再把车赎回来。“因为是外地人,刚开始借钱还要抵押,现在有了好的信誉都不用抵押了。”小俊把信用看得非常重要。

  乐清企业家吴旭升从银行贷款1000万,他说,有时因为还银行到期贷款,自己也需要从民间搞点借贷,但是利息高的不要。“我们有个兄弟会,联系很密切。”吴旭升透露,包括他的企业在内,温州有70多家企业组织成立了一只几千万的基金,当会员企业还银行贷款出现困难时可以先从基金中挪用,这个组织对企业的准入门槛是规模4000万以上,以供企业之间互帮互助。

  高房价背后的炒房族

  出租车司机杨师傅是温州人,两年前把老家的房子卖了,揣着卖房子的50万做放贷的生意。“高利贷都是月息3分,我的是月息1分,都是放给很熟的朋友。”杨师傅说,现在有32万放给了一个小老板,每三个月拿到1万元的利息。“我不会做高利贷,风险太大,我都借给很熟的人,我知道他家和他家里的人才敢放给他。”尽管杨师傅已经有150万的存款,但对温州的房价还是望尘莫及,一家四口在温州市区租房子住。“我买不起房子,赚钱的速度赶不上房价的速度。”

  “温州人为什么炒房?因为炒房来钱快。”吴旭升的太太就是炒房团成员之一,“她的利润跟我差不多,但她只有一个人,我有几百个员工帮我赚钱。”吴旭升透露他太太十年前就开始炒房,当初是每平米6000元,如今已是4万元/平米。“还有个老板利润是他太太炒房的十分之一。”吴旭升笑着说。

  但如今受资金链紧张的影响,很多温州老板开始抛售手中的房产。记者从温州房产中介那里看到,同条件的房屋,10月份挂出来比上半年挂出来出售的便宜20%左右。房产中介的销售人员告诉记者,房主的要求是一次性付款。“他们现在资金紧张才会低价抛售,晚付款一个月他们光利息就有十几万。”

  本报记者 李蕾

  (下转B06版)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王晔君】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