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中原经济区国家战略,使河南在发展模式、发展理念等方面正在加速转变。
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在10月30日闭幕的河南省九次党代会上明确提出,建设中原经济区,必须立足于学、立足于转、立足于做、立足于实。
发展理念之变--遵循区域经济发展规律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是河南省第九次党代会的中心议题。河南省委的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实现中原经济区建设的目标,河南必须遵循区域经济发展规律,优化区域经济发展布局。按照‘核心带动、轴带发展、节点提升、对接周边’的原则,努力构建放射状、网络化、板块式发展格局”。按照这一理念,豫北的安阳、鹤壁、濮阳三地要联动发展,凸显在冀鲁豫毗邻地区的优势,成为与环渤海经济圈衔接的前沿;而豫西的洛阳、三门峡和焦作、济源四市则要协同发展,提升在陕晋豫毗邻地区的主导地位,发挥在与关中-天水经济区、太原城市群对接互动中的中坚作用。
“中原经济区是国家发展整体战略布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跳出在传统行政区划内谋发展的理念,把眼光放远,在中国经济版图上找准各自的发展定位和空间布局。”郑州市委常委、荥阳市委书记舒庆说。在这一新理念下,目前,郑州各县市区不再搞小而全、大而全的城区经济,而是各县市区按经济板块进行功能分工,产业协作互补,走专业化产业化发展道路,形成“六城十组团”共同打造郑州都市核心区的发展新模式。
发展路径之变--探索“三化”协调发展
河南人口多、底子薄、基础弱、人均收入低、区域发展极不平衡。如何破解“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粮食怎么保、民生怎么办”的“老四难”,和“土地哪里来、减排哪里去、要素怎么保、物价怎么办”的“新四难”,是河南面临的现实难题,也正是建设中原经济区要破解的“中国式难题”。
河南选择的发展路径是,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走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农村人口多、农业比重大、保粮任务重,是制约河南“三化”协调的最大症结;人多地少是最现实的矛盾。河南省确定,未来5年间,将强化新型城镇化引领作用,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和谐发展。走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之路,力争5年内城镇化率接近50%。
针对占工业比重70%的仍是粗大笨重的能源、原材料等产业为主的现实,河南确定新型工业发展方向转向为以科技含量高、信息化涵盖广、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能得到充分发挥、经济效益好的新型工业化,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提升工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
新型农业现代化的特征是以粮食优质高产为前提,以绿色生态安全、集约化、标准化、组织化、产业化程度高为标志。河南实现新型农业现代化的路径是,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力度,提高农业产业效益,转变农业产业发展方式。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